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如何避免處方藥“降價死”

http://www.CRNTT.com   2009-10-07 11:42:12  


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惟有從制度入手避免“降價死”現象發生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訊/《新京報》今天刊登學者陶短房的評論文章“如何避免處方藥‘降價死’”,文章表示,“發改委和其他有關政府部門殫精竭慮,不斷制訂出一系列政策、制度,也的確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毋庸諱言,這些政策、制度其實行的效果離公眾的期望和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惟有從制度入手,有效避免常用藥品‘降價死’的現象發生,才能真正讓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貫徹、落實、收效,才能讓群眾獲得本應獲得的最大利益”。文章內容如下: 

  為配合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國家發改委10月2日發出通知,公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的零售指導價格。296種、2349個具體的劑型規格品中,45%的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2%。對此民眾有的表示歡迎,也有的擔心處方藥“降價死”。因為許多列入“降價”範圍的藥品,其市場零售價其實本低於剛公布的指導價,降價通知對它們並無實質影響;一些藥品的售價雖比指導價高出一截,卻裹著“重點廠家、優質優價”的政策優惠大旗當虎皮,可輕鬆規避發改委通知的殺傷。(10月4日《齊魯晚報》)

  不僅如此,以往發改委歷次發布處方藥降價通知後,所針對的藥物品種便會很快在市場上消失,許多更旋即以“更新換代產品”的名目重新出現,且價格水漲船高,另一些則幹脆從此絕跡。那麼,該如何避免處方藥“降價死”?我們不妨看一下國外的經驗。

  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許多醫保機制發達的國家,處方藥同樣需要患者自費購買,走的是商業渠道,政府衛生部門同樣需要採取相應措施,以平抑處方藥的價格。在這些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對處方藥的價格限制,僅僅是藥品價格控制的一個側面;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側面,則是針對患者的藥物補貼。這種補貼系根據患者收入狀況,給予不同比例的藥費折扣,收入越低,折扣比例越大,患者憑處方配藥時履行相應手續,便可自動獲得這一折扣,藥方憑單據向政府報銷。

   在絕大多數醫療體制發達、完備的國家,“醫藥分家”都是有關部門始終強調的一環,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杜絕醫藥經銷中的不正之風,並從根本上抑制藥品成本和藥價的水漲船高。在中國,儘管有關方面早已認識到醫藥不分家的弊病,並採取各種措施加以補救,但由於一些地方仍對“以藥養醫”戀戀不舍,徹底的醫藥分家在許多地區,至今還提不上議事日程。

  發改委和其他有關政府部門殫精竭慮,不斷制訂出包括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價格指導體系等在內,一系列旨在控制藥品成本、平抑藥品價格,保障普通患者權益的政策、制度,也的確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毋庸諱言,這些政策、制度在一些客觀存在的“先天不足”左右下,在一些醫藥生產、經營者陽奉陰違,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連消帶打”下,其實行的效果不免要打一些折扣,離公眾的期望和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因此,惟有從制度入手,有效避免常用藥品“降價死”的現象發生,才能真正讓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貫徹、落實、收效,才能讓群眾獲得本應獲得的最大利益。在這一方面,多借鑒一些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多汲取一些此前歷次限價所總結出的經驗、教訓,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