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明年貨幣調控 向“相機抉擇”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09-12-16 12:15:58  


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訊/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0年貨幣政策總基調不變,但是也彰顯了政策的彈性空間,明確表述為: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中國財經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總體來看,明年貨幣調控模式將從疾風驟雨式的“危機處理”向逆風向的“相機抉擇”轉變。

  貨幣政策支撐總需求V型回升

  文章指出,一年以來,中國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下,依靠強勁的內需增長抵禦了罕見的外部衝擊,較快地扭轉了下滑局面,使經濟率先實現了V型復甦,三季度GDP環比折年增速甚至超過17%,實現雙位數增長。而這其中依靠擴張性貨幣金融政策刺激總需求的主導方式對強勁復甦功不可沒。

  M2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國經濟金融化的程度。伴隨著中國金融化程度不斷加深,中國的M2承擔著拉動名義GDP增長的重要職能,這一作用在GDP大幅下降時期體現更為充分和集中。

  今年以來,中國M2和信貸年均增速分別高達28%和48%,這一增速是同期實際GDP增速的6倍和4倍,快速的信用膨脹成為支撐總需求V型回升的主導力量。央行數據顯示,10月末M2同比增長29.42%,增幅比9月末高0.12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32.03%,比9月末高2.53個百分點。M1和M2增速“剪刀差”從9月的0.2個百分點擴大至2.61個百分點。M1增速連續2個月超過M2增速,表明貨幣活期化增強;M1增速回升表明交易需求上升,經濟活力提升,而資金流向也體現出經濟活力繼續增強的趨勢,也預示著實體經濟投資的動力增加,經濟回歸均衡增長區間。

  “危機應對型”貨幣政策面臨重大挑戰

  文章分析,當前的貨幣政策在全力以赴保增長方面成效卓著,但是其引發的溢出效應也對未來的宏觀調控產生了負面影響。

  內外流動性衝擊加大流動性管理難度。從內部條件看,“高貨幣投放+高信貸”是今年貨幣政策的突出特征。正常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速5-8個百分點,而目前M2增速達29%,高於GDP增速20多個百分點,創下14年來的新高。2009年前三季度,新增貸款達8.67萬億元,比2007年和2008全年新增貸款(分別是3.63萬億元、4.91萬億元)之和還要多。此外,從外部條件看,全球為應對危機大規模投放的流動性對中國的流動性增長也形成巨大壓力,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加之國外較低的資金成本,熱錢正在加速湧入中國,給貨幣當局調控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脹預期自我形成壓力也越來越大。當前中國總體物價水平尚處於歷史低位,但物價“拐點”已過,CPI環比增速從7月份轉正,8月-9月份的環比增幅分別達到0.50%、0.4%。如以環比折年計算,大約為4%-5%,這說明價格上行周期已經開啟,未來國內資源類價格的波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等因素叠加可能推動通脹預期持續上升。此外巨額的貨幣創造已在2009年表現為金融資產和不動產價格的大幅上升,明年中期的通脹壓力不容小視。

  未來中國貨幣調控須做重大結構性調整

  文章認為,堅持刺激性政策的基本取向與推進政策的結構調整相結合,是宏觀經濟政策“相機抉擇”原則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更有效地發揮政策長期效力的必然要求。

  一要做好貨幣政策的系統性預案。應該講,2010年對全球經濟是極其關鍵的一年,也是真正考驗各國政府大智慧的挑戰年。由於各國復甦步調不一致,結構不平衡,決定了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不會同步,全球流動性管理也就難以同步,流動性對中國的衝擊可能進一步激化。隨著矛盾的升級,貨幣當局將被動加大干預力度,並可能引發資產價格的寬幅震蕩,甚至不排除形成拐點。因此,從降低經濟復甦成本的角度考慮,貨幣政策調控必須要有前瞻性,並針對流動性與實體經濟復甦的不同情形針對正常和超預期情形,分別制定2010年不同的貨幣政策預案。

  二是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須作重大調整。從更深層次和更長遠的角度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必須做出重大調整。反思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們最大的警示是經濟虛擬化已經嚴重地改變了原有全球經濟運行的規律和結構。在當前由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一些新的問題要求建立一個經濟的實體層面和貨幣層面統一的研究框架,對流動性、資產價格波動周期和中央銀行的功能轉型進行討論。

  當前各國貨幣政策規則都是通貨膨脹目標制。以短期利率為主要政策工具的貨幣政策只是對通貨膨脹和產出缺口做出反應。

  CPI指數和GDP平減指數都是有缺陷的,它們僅僅考慮了當前消費的價格,而資產價格卻反映了對未來經濟的預期。資產價格波動導致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供應量具有非穩定性,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基礎條件、傳導途徑、作用效果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的貨幣政策應該進行結構性優化,貨幣政策目標不能僅僅關注實體經濟目標(通脹、經濟增長、就業、國際收支),而是要同時關注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目標。未來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應該逐漸從單一實體經濟目標(控制通脹或經濟增長)擴展到“經濟穩定+物價穩定+金融穩定+幣值穩定”的四重目標,貨幣政策應將資產價格的波動納入調控範圍。

  三是貨幣調控要進行結構性優化。貨幣政策在保證“經濟穩定、物價穩定、金融穩定、比值穩定”的同時,也肩負著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的功能。200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五個“更加”闡述了2010年的經濟工作內容和宏觀調控思路,說明政府對2010年經濟工作調控,已由以往的“量”的調控,轉向了“質”的調控。那麼作為宏觀經濟的金融支撐,未來貨幣政策必定進行重大結構性調整。

  貨幣政策著眼點首先是要解決經濟復甦動力切換問題。當前中國經濟主要靠政府主導投資的情況較為普遍,民間投資意願特別是企業自主投資意願不強,中小企業融資壓力較大。下一步貨幣政策應優化結構,對銀行間信貸投放的不平衡、大型國有企業與中小企業間信貸投放的不平衡、行業間投放的不平衡、地區間信貸投放的不平衡進行調整。要激發民間投資,2010年政策著力點應該在推動更有效率的“國進”和推動更積極的“民進”方面雙管齊下,解決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政府投資的問題,使復甦的動力由政府投資拉動型切換到市場內生增長型轉變。

  其次是要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增長質量。通過窗口指導、擔保貼息等政策引導銀行結合產能調整和結構升級,逐步加大對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貸款支持力度,並逐步將貸款重點從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向設備投資方面轉移。央行的調控重點應將信貸投放方向更多轉向私人企業和民間資本,要引導過剩金融資源向福利部門和研發部門投入;要積極引導商業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推動金融產業創新,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業務,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題,提高融資效率,促進產業與資本有機結合,推動中國經濟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戰略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