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上海經濟之未來 靠甚麼驅動

http://www.CRNTT.com   2009-12-25 08:39:47  


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來自於經濟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訊/2010年即將來臨。展望新的一年,上海經濟如何走出新的步伐,經濟發展如何再造新的驅動力,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命題。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社論稱,上海發展到了關鍵時刻,解決好方向性命題,關乎的不僅是下一年度,更是為了長遠的將來。

  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來自於黨政官員及普通民眾的實幹,實幹才能興市。常言道,“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實幹就是要腳踏實地,在克難攻關、啃硬骨頭的過程中鑄夢成真。一位地方領導幹部曾說過:“一切問題,只有在實幹當中才能解決;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幹當中才能抓住。如果只會說不會幹、只揮手不動手,山也還是那座山,難也還是那個難,就毫無能力可談,也毫無水平可言。”這就是說,面對上海未來經濟發展的現實挑戰,廣大黨員幹部想問題、做事情,都要踏踏實實,扎扎實實,講求實效。實幹興市,講究的是鼓實勁,而不是虛勁,講究的是實效,而不是表面功夫。

  文章指出,今年,上海有六件重大事項值得一提,包括全力籌辦好世博會、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南匯與浦東的整合、虹橋商務中心區建設、推進迪斯尼項目,以及上海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建設等。這些事情,關乎未來,不落實不行,不狠抓不行,而這正需要依靠一種實幹精神。

  文章分析,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來自於經濟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整個中國經濟共同面臨的問題,但上海作為一個經濟、金融中心城市,應當率先轉變發展方式。上海在經濟發展方式方面“走在全國的前頭”,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上海自身發展的需要。

  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目前國際經濟環境難以讓人樂觀,主要外部經濟體的復甦還呈現出脆弱的一面。在外需不振,且靠第二產業的簡單外延發展已無餘地的條件下,上海必須通過經濟方式的轉變,來求得突圍。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個系統的任務,不僅是指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投入結構的調整,還是指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理念、思路、方法與工作方式的深刻變革。

  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來自於不斷地改革創新。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曾在2008年中如此表態,創新決定著上海未來的前途,對上海生死攸關。隨著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逐漸遞減,上海經濟的結構問題早已顯現,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對於經濟發展的制約也充分暴露出來。故此,創新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要力主推動科技創新,借助科技創新力的進步,提升生產力發展水平。

  誠然,創新依靠政府的推動,但也要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特別是發揮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力量。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對於上海經濟工作而言,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薄弱環節。“為什麼上海出不了馬雲”一度成為上海各界苦苦思考的熱點話題。可以說,民營經濟和中小經濟未來發育得如何,直接關係到上海經濟未來的活力。

  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也來自於民生問題的進一步改善。民生境遇的改善是拉動需求的重要基礎。毫無疑問,改善民生也是個系統性工程,民眾的衣、食、住、行牽涉到的事情千頭萬緒。但當前的上海,一個突出的民生問題,是民眾,特別是青年人的住房難題。房價、地價的過快上漲,既影響到了民眾住房需求的改善,更成為影響上海經濟後續發展的嚴重問題。

  現在,是到了改變上海經濟對於土地收入的偏好和依賴的時候了。應該看到,上海土地收入在城市整體財政收入中的占比還偏高,這反映出財政的不穩定一面。下大力氣調整土地收益的分配,切實整頓房地產市場的秩序,控制不合理的房價,成為上海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現實的課題。

  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還來自於創造出更為清明的法治環境。成熟的市場經濟建立在公正、透明的遊戲規則之上。一個好的法治環境,將為經濟發展起到護航的作用,反之,法治環境不行,經濟發展必然缺乏有力的保障。

  上海是一個有著法治傳統的城市,政府行為歷來較為規範。但是也要看到,現實中仍存在執法不到位的情況,尤其是“釣魚”事件的發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上海的城市形象。進一步完善法治建設,提高執法公信力,仍有許多事情要做。

  最後,上海經濟未來的驅動力,是進一步開放。向全國開放,向世界開放,向各種經濟成分開放;不僅是讓外面的東西走進來,也要鼓勵上海的企業走出去。固化、守成,都是沒有出路的。

  時代在發展,上海在進步。上海經濟的未來,依賴於真抓實幹的精神,依賴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依賴於不斷改革創新,依賴於建設和諧的社會環境與清明的法治環境,依賴更強有力的開放度。告別習以為常的路徑依賴,這是上海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