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第一乞丐村”真相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10-02-27 15:25:48  


 
  如今李家栖身的這間磚木混合結構的房子,寬3米,長七八米,建造於2007年,4000元蓋房的錢來自政府的救助。環顧四周,他家最值錢的家當是一台21吋的創維電視機。兩把海綿裸露在外的沙發是別人淘汰的,供冬天取暖的爐子也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在爐膛的上面,放置著一個鐵制的爐條,煤只在爐條上燃燒。這樣做是為了省煤。 

  供孩子上學,是李尕猴這輩子自認最正確的一次決策。他至今清晰地記得兒子李玉平的責問:“我已經10歲了,還不讓我上學,啥時候讓我上學呢?”兒子對求學的渴望,最終博得了父親的同情。 

  李玉平上大學那年,李尕猴執意要陪兒子到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報到,瞅瞅“大學長啥樣”。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遠門不是為了乞討。 

  但回家的路上,他又去乞討了。這次是為了還兒子交學費欠的債,他沿著荊門、襄樊乞討了一路。他的這種行為很快被聽到消息趕到的兒子制止了。 

  2005年,這個村莊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在他就讀的小寨初中的校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致全鄉中小學生的一封信——別跪了,小寨人,站起來》的文章。他還在村裡辦起了免費的文化補習班,給孩子們講外面的世界,談人生的理想。 

  這一切來源於他的切身體會。童年短暫的乞討經歷,對李玉平幼小的心靈觸動極大,他時常望著城市的高樓大廈夢想:“將來,這裡有沒有我的份兒?有一天,我也要像城裡人一樣生活。”這個鄉村少年認准,讀書是改變人生命運的唯一途徑。 

  “當時乞討氣氛很濃,越來越嚴重,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李玉平回憶著將“家醜”“捅出去”的初衷。 

  正是這個年輕人的舉動,引發了又一輪全國媒體對小寨村的報道熱潮。檢索當時的媒體報道,“乞丐村”、“中國第一乞丐村”這樣的字眼開始大量出現在相關報道中。 

  這也是一部村莊的另類成名史:從2001年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有遠道而來的媒體記者踏訪小寨,“記者在小寨扎下了根”,外界對於小寨的關注熱度一直未能削減。 

  從此,這個寂靜的村莊不再平靜。各種版本的傳聞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外界對這個村莊的想象力。 

  媒體的報道在2009年再次迎來小高峰。這一年,離小寨千里之外的濟南市承辦大運會大型賽事。一項針對流浪乞丐問題的專項治理由此展開,包括來自岷縣的乞丐們被遣返回鄉。 

  5年過去,回望當時的舉動,24歲的李玉平自言“問心無愧”。在他看來,“媒體只要把小寨村提出來,就會受到關注,小寨被改變的時間也就會越來越快”。 

乞討減少,但因生活所迫行乞的已基本沒有了 

  2008年臘月,李玉平回鄉舉行了婚禮。2010年前夕,從遙遠的江蘇無錫傳來兒媳生下孫女的消息,接到電話的李尕猴樂得合不攏嘴,一連喝了4天的酒。 

  如今,“當了爺爺”的李尕猴對生活再無更多憧憬:有洋芋吃、有拌湯喝、有煙、有酒就足夠了。不過有時候,他也會艶羨那些村裡因乞討富起來的人家,“比我供大學生的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