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悲情謝幕——最後的代課老師

http://www.CRNTT.com   2010-01-21 11:28:01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張悅
  
  在去渭源之前,我像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理性人”一樣,自以為能客觀看待代課教師——在那段連城市發展都要用“剪刀差”的方式從農村輸血的年代,代課教師為全民基礎教育貢獻不小,現在到了他們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都提倡全民素質教育了,老師能不講點素質?
  
  然後,我遇到第一個採訪對象王政明。採訪結束時,偶然談起他那把斷了弦的二胡,讓我想到了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想到了代課教師這個群體的宿命。
  
  小說里的老瞎子將彈斷琴弦視為一種神秘的儀式,如同王政明48年來把每天走上講台作為一種命定的儀式。他相信只要這個儀式一直持續下去,他的轉正就有希望。
  
  事實上,轉正對於早過了退休年齡的他只是個名分,沒有多少實際利益了。他用一生去換那個“光明”,卻等來了“清退”二字。老人之後再也沒有回過他48年前親手建立起來的學校,他說感情上接受不了,好像是一個歷史罪人一樣被掃地出門。
  
  王政明被渭源作家寇倏茜稱作“張家堡小學的守護神”。曾含淚為代課教師直言教育部的掛職縣委副書記李迎新說王可能是中國最老的代課教師。他就這麼輕嘆一口氣,走了。
  
  李迎新曾經讓在絕望中堅持的他們看到一線光明。當他掛冠離開渭源的時候,一切希望都消逝了。但窮困潦倒的代課教師們集體凑錢,一定要“歡送”他。代課教師說,李書記為代課教師說話,一度被排擠無法正常工作,他替我們受委屈了。
  
  採訪結束前一天晚上,我請一些代課教師吃飯。結果這也成了他們對我的“歡送”。結賬時,四五位老師架著我,死活不讓我來付賬。那頓飯,是一個代課教師一個月的工資。
  
  那晚上大家喝了酒,他們說,我們直到今天要被清退了,才徹底明白那句經常掛在師者嘴邊的話:把青春獻給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
  
  舉座都是大專文憑以上的人,他們多是教學骨幹。從一定意義上說,環境的殘酷不期然地造就了代課教師隊伍的先進性——微薄的工資為我們萃取了那些真正有愛心和事業心的師者;不斷的清退則在淘汰素質較低的代課教師同時,驅使剩下的人不惜大舉外債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11月25日一早,我離開渭源,趕到位於秦嶺腹地的陝西藍田,採訪兩年前南方周末報道的另一個主人公李小鋒。我以為藍田不會再讓我有更深的感動了,然而我又錯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