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公平為先 環境稅諸多細節非縝密考量不可

http://www.CRNTT.com   2010-04-01 08:06:47  


 
  監管弱化以及市場主體環保意識的淡漠,讓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付出了沉痛的環境代價。國務院新聞辦近日的公報顯示,中國環境污染“局部好轉、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轉變,環境污染狀況可能已達峰值。環境污染引發的社會成本日漸增高:空氣污濁、土壤酸化、民眾身心健康受損。這讓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大打折扣。所以,當下對環境稅的諸多探討極具實踐意義。在稅費改革後,稅務機構將代替環保機構成為管理部門,並根據既定的稅基、稅率以及環保部門的技術支撐向排污主體徵稅,行政色彩隨之淡化。而且,相比排污費一般僅針對產業鏈末端環節徵收的做法,稅收的徵繳環節則較為靈活,可以同時對生產、消費等多個環節徵稅。以此觀之,以環境稅替代現有排污費將會是大勢所趨。

  文章表示,考慮到中國經濟繁榮格局下私家車數量陡增,並成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徵收機動車環境稅,極有可能成為該稅種全面推行的試水之舉。如果那樣,其中諸多細節設計就需縝密考量,以保證其在實踐中的可行性。無疑,向機動車直接加征環境稅可以立竿見影地抑制購車衝動和開車次數,有利於減少尾氣排放。然而,機動車環境稅的稅基與稅率如何確定、是否應差別化徵收?此前已通過燃油費附加等稅收鼓勵節能,再次向機動車徵收環境稅是否有重複徵稅之嫌?尾氣排放除了受總量影響外,還與其質量有關,作為國內成品油供給的壟斷方,中石油等巨頭是否也應承擔其中一定比例的環境稅稅賦?這些疑問,涉及社會公平,能否科學解答,事關此次稅費改革的成敗。

  文章最後說,任何一個稅種,只有能同時兼顧效率和公平,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調控杠杆的作用,否則就會引發一定的社會負效應。就此而言,機動車環境稅費作為一個新興稅種,其徵收時間、對象、稅率都應經過公開透明並且充分的公眾討論,而絕不能以行政部門意圖來影響立法進程。這是能把環境稅“好事真正辦好”的前提所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