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家嶺礦難的三大懸疑

http://www.CRNTT.com   2010-04-06 11:16:08  


 
  無論如何,救援只是一種補救行動,救援只是事態的被動處置。救援行動展現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崇高價值,但根本來說,我們希望“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不是只在應急狀態下才體現出來,而是成為日常生活、生產組織、社會管理的基本前提。在應急狀態下體現“生命至上”,固然十分令人感動,但如果僅是如此,不僅成本高昂,而且久之會使人產生表演感,久之使人麻木。融入生活、生產和社會治理全過程的“生命至上”,能夠使生命有更加穩固的基石,從而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避免生命經常處於危險。

  當一個社會把“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作為最基本原則時,不僅可以使各種保證生命權利和尊嚴的制度,例如安全生產制度、醫療安全制度、禁止刑訊逼供的制度等等得到更好的實施,而且將降低事實上陷入荒唐的規章依賴。我們看到,很多明文制度被違反,很多制度必須一再重申,很多制度被認為“不夠嚴密”,很多制度不得不細化再細化,但仍然不足以使行為回到合乎制度的軌道,不足以使行為合乎基本的生命倫理,制度的空無與制度的迷信同時顯現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生命高於一切、重於一切不是社會的第一倫理法則,那麼吞噬生命的洞口就無處不在,生命喪失就很難因為條文規章而減少。

  一個制度的良好,一個社會的文明,固然能夠從緊急事態中“集中體現”,更能從日常狀態中處處展現。緊急事態中“集中體現”出制度的良好和社會的文明,這是必要的;但更加重要的是,日常狀態中隨處呈現的制度良好和社會文明。更加重要,因為這不僅更加真實,更加接近於生活,更加使人信服,還能使緊急事態減少頻率,使很多“集中體現”變得不再需要。

  生活是日積月累,生活是細水長流,生活是平常日子的不斷重複。在平常的日子裡,我們能夠得到什麼,安全能夠獲得怎樣的對待,尊嚴能夠被怎樣放置,權利獲得怎樣的保證,生命受到怎樣的珍視,決定了人的幸福體驗,決定了人們的生命感受。

  近年來,國人已經在南方雪災、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等重大關頭展現了心的柔軟與溫情,王家嶺救援使人再次受到感動。所有這些關口中,人們基於感同身受而喚起同情,激發美好的情愫。然而,如果這些美好的東西無法驗之於日常生活,如果美好的情愫不是被珍惜而是被誤用,如果以為贊頌可以成為反思的替代品,那麼人心聚散,只在旦夕。

  救援仍在繼續,願仍然被困的工人得救;反思必須進行,願事故嚴肅處置。更重要的是,生活日複一日,願生命的位置更加安妥,生命的寶貴不只體現於它作為救援的對象之時。(作者系《長江日報》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