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少林寺:一座寺廟的現代生存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12:07:14  


 
  三聯生活周刊:在實施6年後,現在再來看《宗教事務條例》,你會有什麼判斷?

  葉小文:“條例”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我現在都不能滿意。參與制定時,我們的考慮是,要讓人家看到宗教信仰自由,沒有管得嚴嚴的;但是也要好用,要便於政府的依法管理。這就難了。為了這個最大公約數,反複調查研究。在地方法規的基礎上,反複聽取宗教界的意見,最後搞了幾十條。為了這幾十條,我開了30多次會議,一次可以開三四個鐘頭,開得他們都怕我。他們要上厠所,我可以4個小時不上厠所,他們後來想招兒,老讓服務員給我倒水讓我去上厠所,他們好休息,結果換了好多杯,我還是不上厠所。就這麼磨了30多次會議,磨了這麼個東西。怎麼學會依法管理,這是一個艱苦的磨合過程。這個條例出來6年之後,很多條款還要具體化,關鍵是規定不准你幹什麼,但幹了怎麼辦?馬上懲罰要跟上來啊,這個還不夠清楚,不大有力。

  三聯生活周刊:我們研究中國宗教政策,在《宗教事務條例》之後,200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個通知,《關於與宗教活動場所有關的游覽參觀點對宗教人士實行門票優惠問題的通知》,這個“優惠問題”是不是也揭示出一種關乎各方利益的現狀?

  葉小文:這個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到現在導致的。古人沒有這個煩惱。過去廟都是在深山老林裡,去修煉的,遠離城市。現在煩惱來了,全是旅遊勝地,矛盾來了,旅遊、園林,還有一個文物。寺廟的東西都是文物,文物所說我要管;寺廟說這是神的東西啊。比如佛指,聖物還是文物?文物所說怎麼不是文物,1000多年前埋在地下的,怎麼不是文物呢?有個廟如果在園林裡,發明了一個詞,“滴水為界”。廟堂一下雨,屋檐水會滴下來,滴水的那個界,里面是寺廟的。比如要買門票,先進園林,才能進廟裡,善男信女天天燒香天天買門票怎麼受得了呢?在這種情況下,發改委出台了這個優惠問題的通知。

  三聯生活周刊:我們在采訪一些研究者的時候,他們普遍認為,宗教場所正處在自己原始積累的一個時期內。但是,文化的積累和發展,宗教的研究和精神層面的積累,顯得和社會的需求不僅有落差,而且落差在加大。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葉小文: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原因。全部原因是我們整個宗教,曾經經歷過一場災難,整個的恢複期人才斷層,社會應有的地位也剛剛在恢複,不覺得高僧就高。這一塊就顯得出來的宗教領袖不多。

  三聯生活周刊:如果與香港和台灣地區比較,內地的宗教目前發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與狀態呢?

  葉小文:這個不好比,但台灣確實不一樣。基督教在亞洲的發展,在韓國是最快的,在日本和我國的台灣地區都起不來。為什麼?因為傳統文化的土地沒有受到傷害,很強,基督教代替不了。日本的神道教,大和民族的魂在那里代替不了。同理在我國的台灣地區,民間的信仰很活躍,佛教就在這個沃土上生長起來了,生長出四大山,都出高僧。而我們是把這塊沃土掃蕩了的。第一次掃蕩是大躍進,五六十年代,徹底的掃蕩是“文化大革命”。掃蕩之後,怎麼可能一下子長出大個子呢?

  三聯生活周刊:那麼,我們未來宗教的發展,核心因素是什麼呢?人才、經濟條件,還是政策環境?

  葉小文:核心因素是綜合的。政策環境要對頭,整個民族的心態要好,擺在正確的位置,而宗教的內部,關鍵是要出一批真正的領袖。因為宗教的“神”,是要通過人來體現的,能代表“神”的人是最重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