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溢濺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0-07-01 09:35:44  


 
框架協議”的不確定因素

  “框架協議”還是有些不確定因素。其中重要的一個是沒有建立解決爭端機制問題。雖然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在今後的六個月時間裡商談解決爭端機制,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這一機制的建立,關係到兩岸經貿政策的實施和有效監管。沒有一個有效用的爭端解決機制,“框架協議”中的許多條文就不可能得到實際的貫徹。

  “框架協議”中的保護機制尚沒有完全建立。如確定原產地規則,如何防止其他國家“搭便車”等問題。另外,還有防止打亂市場秩序的各種反傾銷機制等等。保護機制不是一種力爭“我贏,你輸”的遊戲規則,而是為了提高互信,增進透明,更好地執行“框架協議”,促進和保護兩岸公平的貿易交換和經濟往來。

  許多台灣人士翹首期望“框架協議”能為台灣搭架一個融入全球經貿體系的投資平台,促使台灣經貿國際化。也有人希望借“框架協議”簽署為契機,積極尋求與東盟、日本和韓國建立“自由貿易區”關係。就前者來說,“框架協議”使台灣“傍上”了大陸這個“大腕”,勢必有很多跨國公司,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會利用台灣的管理技術資源,來進入大陸市場。這對台灣吸引外資,進一步激活台灣經濟會有幫助。對後者來講,以“框架協議”為契機,以自由貿易為理由,追求隱性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並建立正式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將會給大陸帶來新的挑戰,從而給發展中的兩岸關係注入新的不穩定因素。

  兩岸“框架協議”的簽署,為促進台海貿易,加強兩岸經濟整合,提升雙邊經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但“框架協議”是否能達到所預想中的加深兩岸的經濟相互依存,阻止台灣經濟“邊緣化”,提高兩岸互信, 為兩岸民眾帶來實惠,以及產生大陸所期待的“溢濺效應”,還取決於各種機制的建立和健全,取決於兩岸當政者對“框架協議”的義務承擔和具體條款的實施。雖然說“框架協議”的實施是兩岸政府的事,但其成功與否,還不能忽視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作者是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擔任資深訪問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