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小和:混沌任志強

http://www.CRNTT.com   2010-07-14 09:11:45  


 
  事實上,任志強的確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華遠打造成一家規範的現代企業,恰恰相反,他一直在努力把華遠培養成一家規範的國有企業,並以此為榮。按照他本人的陳述,華遠的起步僅僅叫做計劃外全民所有制企業。這是一種奇怪的企業制度設計,靠西城區聯社20萬元借款起步,10年之後,也就是1992年,華遠的管理者們想買一輛公務用車,突然發現自己並沒有編制,1996年,企業申報資產,華遠再次發現自己無法按照國有資產申報,北京市國資委一紙公文告之,華遠不是國有企業。

  可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任志強像一個上訪人員一樣,不斷奔走在各個主管部門之間,要給華遠爭取到一個名正言順的國有企業身份。他堅定地認為,華遠一直掛著全民所有制的牌子,一直沒有將國有資產分給個人,這就是華遠國有體制的最大理由。到1998年,任志強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西城區為了確立華遠的國有資產身份,用減稅的方式,通過一部分退稅作為國有資本金,將華遠變成了正式的、有計劃、有編制、有級別的國有企業。

  這樣的制度變遷,聽上去有些荒誕,但卻是確有其事。對此,任志強似乎津津樂道於自己對國有企業制度的忠誠,或者說對華遠行政級別待遇塵埃落定的沾沾自喜。問題在於,人們熟悉的1992年,是一個官員和知識分子紛紛下海經商的年代,現在看來,當初人們拋棄體制內的種種待遇,乃是為中國的現代企業制度做具體的努力,今天被普遍接受的“創始人制度”和“創始人期權制度”,將那一代人從所謂的企業原罪裡拯救出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中從此出現了一批具有企業家征象的人物,企業家不再完全是黨和政府的附庸。作為一名企業家的任志強,本可以趕上這樣的機會,但卻反其道而行之,跟在國有舊體制的思路後面亦步亦趨,人們不禁要問,他作為企業家的改革精神在哪裡?人們還記得,當年聯想的柳傳志先生也是靠中科院的借款起家,但卻堅定地走向現代企業制度,今天的聯想,不僅產權清晰,而且產業架構突出,完全是一副國際公司形象。相比之下,任志強和他的華遠不僅仍然食國有企業制度之利,而且一直龜縮在西城區,龜縮在簡單的房地產行業,公司產權模糊,產業不穩,品牌價值幾近於無。人們必須再問,作為企業家,任志強的探索精神又在哪裡?

  中國百年的企業史,從來就是一部制度決定命運的歷史。由此,在當下一大串牛氣衝天的房地產公司中,任志強主導的華遠就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企業。從規模上看,華遠地產進入不了房地產企業的前50名,他左右不了中國房市的大局,甚至連攪渾北京房市的能力也沒有;而在個人財富層面,任志強主要還是靠工資和獎金。儘管他在自己的子公司裡可能做了一些產權改革的嘗試,但華遠地產總體國有體制不變,下面再怎麼修改,也不過是一種變相的“聯產承包”。跟潘石屹、黃如論、楊國強楊慧妍、朱孟依這些地產大佬相比,任志強撐死了也就算一種“小富即安”,他不是那種富可敵國的商人。

  必須強調,一名在公司發展和個人財富上都缺乏遠大理想的企業家肯定不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相信任志強也是如此認識他自己。可能是體制因素過於強大,也可能是任志強的個人興趣本就不在企業經營上。當我們把這樣的追問擺在他的面前,他的回答有些牽強,又似乎理直氣壯。他說有兩個原因支撐他走到今天,第一是父母的革命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他。父母一輩子獻身社會主義革命,他們不允許任志強成為一個個體戶,他們認為任志強在一個國有企業裡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是一種理所當然的選擇。第二則是任志強曾經因為經濟問題被收監,結果無罪釋放,只是得了一個黨內的警告處分,任志強很不服氣,他說必須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要用實際行動徹底證明自己是沒有問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