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國際化宏願背後的中國官場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09:21:06  


 
  面積很大,開而不發

  在此起彼伏的造城浪潮中,更深層的“土地危機”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展開。

  魏後凱說,在城市化快速推進中,土地城鎮化的速度遠遠高於人口城市化的速度。2001到2008年的研究統計,城市土地的擴張速度比城市人口擴張的速度快一倍左右。

  陸大道院士這樣描述土地擴張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建設用地出現三次大規模擴張。自2001年開始的第三次過度擴張達到了空間失控的嚴重地步。據建設部門數據,1991~2000年全國城市建設用地,每年平均增加150多萬畝,2001年在300萬畝以上。部分沿海地區的城市2010年的土地指標在2001年已經用完。

  大量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被圈定為建設用地後,卻陷入閑置狀態。魏後凱說,通常的解釋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很多地方為了“鋪攤子”,徵地後就讓它閑在那裡。“建了那麼多開發區,面積很大,開而不發。”

  據2003年國土資源部對24個省市區的調查,當時中國各類開發區達5658個,開發區規劃面積3.6萬平方公里,超過了現有城市建設用地總量,其中開發不足和閑置的土地超過70%以上。

  2004年中央一度對開發區的閑置土地進行整頓,然而時至今日,開發商仍以各種名義囤地。

  土地閑置的數量究竟有多大?中國人民大學土地公共管理學院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表示,目前國內幾乎沒有研究機構掌握土地閑置的具體數量,國土資源部也未公布。2008年中央對土地閑置有所整頓。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一次會議發言中提供的最新數據是:截至2008年,全國供應給開發商的土地還有14.5萬畝閑置,約占當年完成開發面積的四成。

  怎樣變成土地契約的方式 

  城市擴張引發的土地危機,並不止於土地被盲目圈定後拋荒,失地農民難以分享土地城鎮化後所產生的巨額收益,讓問題變得尤為複雜。

  據陸大道院士統計,2002年,全國獲得的土地收入為2419.79億元,其中,招標拍賣掛牌獲得的收入為968.55億元,平均每畝的收益為35.67萬元。在上海、北京等地,近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時,其成交價格一般在每畝幾百萬元。農民是按被征用土地原用途的產值倍數獲得補償的,每畝耕地的最高安置補償費為2.5~3.0萬元,低的僅每畝3000~5000元。

  失地農民成了“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農民,因城市擴張引發的徵地補償安置糾紛,已是當前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6月初,武漢一農民楊友德在自己承包的田地裡,以自制火炮打退拆遷隊。王軍說,拆遷事件越演越烈,因為一個邏輯始終未變---強制性低價徵收農民土地,低價拆遷城市民居房屋,再以市場價格來完成城市化的土地財政收入。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使“財權上收、事權下放”,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方財政困難,末端的基層政府有時就在土地問題上“任意妄為”。

  “中國式的造城運動,說到底就是‘土地革命’還沒有結束。怎麼把中國的城市化由土地革命的方式變成土地契約的方式,現在是一個大問題。”王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