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對外援助60年的得與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09:57:30  


 
  後果:中國的援助已經超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富裕的國家對外經濟援助的比例

  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國力並不雄厚,但是卻常常是寧願自己喝粥,也要讓“兄弟們”吃上肉。中國在非洲最著名的援建工程坦贊鐵路,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援外項目。其實,當時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剛開始向西方大國和蘇聯求助,被拒絕後才轉求中國。雖然中國當時財力有限,但是還是承接下來,施工條件極為艱苦,最終中方59人犧牲。這幾乎是傾舉國之力來進行對外援助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1967年中國對外經濟援助占國家財政支出的4.5%,1972年達51億多元,占財政支出的6.7%,1973年更是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發達、最富裕的國家對外經濟援助的比例。1973年之後,中國的這種超過國力的對外援助才逐漸地扭轉過來。

  反思:出於意識形態的狂熱援助得不償失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通過對外援助,獲得了政治、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回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持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與美對抗,與蘇交惡,在對外援助上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越來越低,出於意識形態方面的狂熱因素越來越大。早在1962年,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稼祥曾經建議,我們實際許諾承擔的義務已經超出了中國的實際承受力,面對國內外的特殊形勢,有必要調整對外政策,謀求某種緩和。但是毛澤東並沒有接受,相反,在文革中,王稼祥還因此受到嚴厲的批判。

  ※改革開放後:走向理性,但是也有質疑 

  經濟訴求超過了政治訴求,並且學會量力而行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對外援助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突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樣、注意實效、共同發展”的內容,對外援助的經濟意義超越了對政治利益的訴求。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內的實際狀況,對外援助金額並沒有相應大幅增加。1995年以後,金融機構提供的優惠貸款成為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形式,合資合作項目開始受到更大的重視和鼓勵。商務部的數據顯示,自1995年開始對外提供優惠貸款以來,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向74個國家提供了優惠貸款,支持各類項目252個。此外,中國也繼續援助了很多的工程和對外項目,包括鐵路、公路、工廠等等。

  質疑一:絕不附帶任何條件,有時會導致負面效應從

  1964年開始,不附帶任何條件一直都是中國對外援助的“聖經”。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這一主張也逐漸受到很大的質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