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準備好成為文明大國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9-10 09:05:23  


  
  這個變化,是從晚清開始的。甲午戰爭輸給日本,中國的士大夫開始覺悟。19 世紀末進化論由嚴複引進了中國,成為中國人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達爾文的進化論研究的是自然界的進化,他有很多信徒,像赫胥黎就認為人類的進化與自然界的進化不同,有人類社會獨特的倫理規則,但另外一位信徒斯賓塞,卻發展出了一套“社會達爾文主義”,鼓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規律,不僅適用於自然界,而且人類社會也是這麼進化的。有趣的是,嚴複的《天演論》翻譯的是赫胥黎的書,介紹的卻是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思想。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一套新的宇宙觀,與過去儒家所講的宇宙觀區別在於,儒家講的宇宙觀,主要核心是倫理道德,天是有德性的,所以人類社會也應該遵循和諧的倫理德性。但進化論不一樣,它的基礎是牛頓的機械宇宙論,世界的核心不再是德,而是力,是競爭。甲午海戰之後,整個中國開始講工商富國。晚清的知識分子楊度,鼓吹金鐵主義,金就是黃金,經濟富民,發展工商業,鐵代表的就是軍事,要走富國強兵的道路。他學的是當時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從晚清一直到今天,這個追求沒有斷過,從大清朝到中華民國,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追求的文明理想在改變,但即使在“文革”時代,有一個東西還是沒有放棄,就是富強,要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強國。富強夢的後面有一個動力,這就是競爭。 

  中國人一直將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權力和權利。權利是平等的,權力是不平等的。但中國在歷史上缺乏權利的傳統,誰的地位越高,誰的權力就越大,擁有的特權(特殊的權利)就越多。晚清以後的競爭,便成為爭奪特權和強權,人人不是追求平等的權利,而是想獲得高人一等的強權。在這樣一個只認強權的叢林世界里面,富強似乎是強力競爭的結果,國家越是富強,人民越是富裕,社會卻越是不平等,距離平等的人權也就越遠,強權的邏輯反而顯得越加霸道。 

  過去儒家傳統重視的是人的德性,但現在轉為強調人的能力,所謂核心競爭力。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有三種:德力、智力和體力。體力還可以理解,連德性和知識都成為了一種競爭力!因此今天中國的大學不再是像古典的大學和書院那樣著重培養自由的人格,具有博雅的知識,而蛻變為一個實用的、功利的目的: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在社會上競爭的能力。 

  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千言萬語,歸結到最後就是八個字:“趕快幹活,否則完蛋”。呵呵,這不是老板經常對我們講的話嗎?從晚清到今天,社會彌漫的是這樣一種空前絕後的競爭氛圍,它整個改變了中國人,支撐起強大的精神動力,這個競爭動力的背後,就是對落後的恐懼,對被淘汰的恐懼,並進而要富強,國家要改變落後挨打的局面,首先也是富強,擁有與西方同樣的物質力、國民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