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曹禺話劇是遼闊的中國史詩

http://www.CRNTT.com   2010-09-29 13:36:48  


 
2

  天才 《雷雨》時期創作的狂飈 

  原來的曹禺是怎樣的? 

  1933年,曹禺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寫完了醞釀五年的四幕話劇《雷雨》。次年,慧眼識珠的巴金在讀到《雷雨》後被深深打動,極力推薦後,1934年7月《文學季刊》第三期全文發表了《雷雨》。 

  1935年4月,幾位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將《雷雨》搬上舞台,當時正在東京的郭沫若看後撰文,大贊《雷雨》是一篇難得的力作。 

  8月17日,《雷雨》在天津舉行國內首次公演,立即引發轟動,評論家李健吾說“《雷雨》現在可以說是甚囂塵上”,並贊其為“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1936年,上海有劇團演出了《雷雨》。 

  曹聚仁曾寫道,《雷雨》的演出,使它與“各階層小市民發生關聯,從老嫗到少女,都在替這群不幸的孩子們流淚。而且,每一種戲曲,無論申曲、越劇或文明戲,都有了他們所扮演的《雷雨》”。茅盾後來也有“當年海上驚雷雨”之贊。 

  曹禺一夜成名。等到1936年,他的新作《日出》發表時,由蕭乾主持,天津《大公報》副刊邀請了當時文壇上幾乎所有大家,包括茅盾、巴金、葉聖陶、沈從文、靳以、李廣田、朱光潛等進行了兩次集體討論,盛況空前。 

  同年,應校長餘上沅的邀請,曹禺受聘為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教授,後擔任教務主任。大批學生慕其名而報考該校,此時曹禺26歲。 

  《雷雨》從一開始就被視為是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作品。郭沫若就曾評價:這個戲表現了資產階級家庭錯綜複雜的戀愛關系。魯迅則在看過《雷雨》日譯劇本後對到訪的美國記者斯諾說,中國最好的戲劇家有郭沫若、田漢、洪深和一個新出的左翼戲劇家曹禺。

  但當時,曹禺的想法跟他們並不一樣。在日本首次演出前,吳天、杜宣等留學生曾寫信給曹禺,信中說:“為著太長的緣故,把序幕和尾聲不得已删去了”。曹禺當即寫了回信,表示歡迎他們演出,並談了他的想法:“我寫的是一首詩,一首叙事詩……這固然有些實際的東西在內(如罷工等),但決非一個社會問題劇。”對演出删去序幕和尾聲他表示了惋惜。隨後他在《雷雨.序》中進一步解釋:“我並沒有顯明地意識著我是要匡正、諷刺或攻擊些什麼。……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 

  曹禺的這封信發表在《雜文(質文)》月刊1935年第2號上。編者在文章後面還寫了一個按語:“就這回在東京演出情形上看,觀衆的印象卻似乎完全與作者的本意相距太遠了。我們從演出上所感受到的,是對於現實的一個極好的暴露,對於沒落者一個極好的諷刺。”當時圍繞《雷雨》的討論,幾乎無一例外是關注其中暴露的“社會問題”,比如婚姻問題、家庭問題。 

  當時,左派的理論家對曹禺的評價並不高。比如田漢就曾稱其對魯大海的塑造是“對整個工人階級的辱罵和污蔑”。周揚在1937年寫的評論也批評《日出》“沒有寫出帝國主義來”。 

  1937年曹禺的第三部大戲,寫農民複仇的《原野》在上海演出時,正逢全面抗戰爆發,劇場沒有幾個觀衆。而在另一個劇院上演的抗戰話劇《保衛盧溝橋》,卻盛況空前。 

  1938年,曹禺在一個“戰時戲劇講座”上發表演講稱:“一切劇本都可以說有著宣傳性的……我們的文藝作品要有意義,不是公子哥兒嘴裡哼哼的玩意兒”。在當時全民抗戰的氛圍下,他對戲劇要義的闡述已經有了很大轉變。 

  1937年,《原野》在靳以主編的《文叢》第一卷第2-5期上連載。1940年曹禺開始創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曹禺辭去劇校教職,到重慶唐家沱,創作改編巴金的《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