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追憶梁從誡:文革中反動學術權威的兒子

http://www.CRNTT.com   2010-11-04 13:46:53  


 
  “反動學術權威的兒子”

  22歲大學畢業,梁從誡在1958年又考上北大研究生,導師是蘇聯專家,攻讀世界史、美國史,研究羅斯福新政。完成學業之後,他曾到雲南大學任教,1962年那年,他剛滿30歲,調回北京國際關係研究所,準備一展才華。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梁從誡影響最大的,除了父母,可能就是老校長馬寅初。

  梁從誡在北大念書時,馬寅初提出來要控制中國的人口,結果挨批。梁從誡後來在談到有關環保和資源問題時,多次提到老校長的遠見。

  在新中國成立後,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他對城市規劃提出了系列方案,包括限制城區工業的發展,以免污染環境和人口劇增,保存北京故宮、古城牆城樓等等。保留紫禁城建議,最後被政府采納,至於限制城區工業,當時領導告訴他,希望將來從天安門望過去到處都是煙囪。

  梁思成聽後卻困惑了,處處都是煙囪的城市將是什麼樣子?多年以後,他袒露心跡:“我想既然我們要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為什麼不可以借鑒工業發達國家在城市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呢?100多年來資本主義城市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工業發展必然會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事先防止呢?”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蘇聯就開始了對斯大林時期建築領域所倡導的所謂複古主義的批判。在中國,建築思潮也發生突變,一場批判大屋頂的運動開始了,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一輩子研究中國古典建築的梁思成。在這場大批判開始前夕,梁從誡的父母親雙雙病倒,住進醫院。

  1955年3月28日,就在人民日報發表《反對建築中的浪費現象》的這天,距離林徽因生命的最後時刻只有幾天時間。林徽因去世後,病床上的梁思成繼續接受對複古主義的批判。1956年初,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宣讀了自己抱病寫出的《大屋頂檢討》:“我長期地在建築問題上,同黨和政府的領導同志爭辯著,僵持著……我以專家權威的姿態,不惟自以為是,而且自高自大,這一切都肇源於我的階級出身和由它而來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個人自由主義……”

  1959年,在遍地濃煙、四處鑼聲里,“大躍進”如火如荼。1962年,中央在廣州召開會議糾正“左”的錯誤,知識分子開始感受到寬鬆的氣息。但60年代回暖的日子轉瞬即逝,清華大學全校停課,建築系館被查抄,建築系的教職工開始分批到農村鍛煉。此時的梁思成,已是一個病榻上垂危的老人,1972年1月9日,他作別人世。

  在“文革”中,作為名門之後,梁從誡成了革命的對象。他的名字變成了“梁三子”:批鬥的牌子寫著:保皇黨的孫子,反動學術權威的兒子,修正主義的苗子。批判之後,1969年,他被下放到江西鄉下“五七幹校”勞動改造,這一去,比抗日戰爭還要漫長:9年。

  世界史的專業淡入記憶深處,“羅斯福新政”在腦袋里舊得發黃,但梁從誡學會了種地、扶犁、焊接,會開各種型號的拖拉機;他像父親一樣,也有著能工巧匠的天賦,居然學得一手好木工,到過他家的朋友發現,那精巧的桌椅櫃和書架等,都是主人的手藝。

  “勞動改造”之中的梁從誡,第一次養了小動物。那是一只連眼睛都還沒有睜開的小貓,當地農民打算扔掉,他撿了回來。每天勞動間隙,有小孩的婦女都回去喂奶,而梁從誡也跟著回去喂他的小貓。他製作了一個很特別的小“奶瓶”,把奶粉裝在滴眼藥水的小瓶子里,每次給小貓喂上幾滴,就匆匆趕回地里幹活。就這樣,小貓居然漸漸長大了,還替他抓了很多老鼠。

  1978年,梁從誡被允許返回北京,但沒有單位要他。後來,中國大百科全書工作組請他去做編輯———梁從誡英語很好,1979、1980年,他有兩次機會在北京為美國訪問團會見做翻譯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