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小和:中國養老體系“騙局”

http://www.CRNTT.com   2010-11-10 09:45:18  


 
  對於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任何制度到最後都必須遵守大數法則。具體到養老體系這一塊,如果僅僅只有體制內的人獨善其身,更加龐大的體制外人群無法參與,或者不願意參與,大數法則就立即被破壞了。這帶來了一系列令政府官員頭疼的問題,而最關鍵的問題是,養老金支付壓力陡增。在一種非常難堪的經濟形勢下,在就業形勢持續走低的背景下,政府只好出奇招:將普通職工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將壓力重重的養老金支付盡量往後拖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讓人糾結的局面?不僅大量的體制外人群心生荒涼,前途不明,整個國家的養老體系也顧此失彼。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在於我們的市場化嚴重不到位,這種半拉子的市場經濟,讓我們的經濟生活捉襟見肘。也就是說,我們試圖用一種市場化的方式來建構這個國家的養老體系,但卻用一種反市場化的方式,把大量的人群排斥在所謂的體制之外。

  有幾個關鍵詞需要在這裡重申:

  第一是每個人的權利,或者說是每個人自由參與到市場進程中的權利。一個明顯的經濟現象是,當今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一直無法把國內的資本真正“市場化”和“全球化”,本質原因是這些國家的有權階層和既得利益階層把市場經濟看成了一間“私人俱樂部”。他們人為建立一個類似於“鐘罩”的制度,體制內的人群活在鐘罩之內,靠著既得利益安靜度日,歌舞升平,體制外的人活在鐘罩之外,政府不僅不關心他們的生老病死,還斷然拒絕他們參與到真正的市場經濟中。有意思的是,當這樣的政府需要提高財政能力,他們想到了人口紅利,想到了那些像螞蟻一樣無人照顧的人群,事實上也是有納稅能力的;但當這個政府需要建立諸如養老體系這樣的福利制度的時候,卻將這些人群排斥在外,想盡辦法推卸掉作為一個政府的責任,像一個無賴一樣,能拖就拖,最好徹底忘記。

  第二,歧視性制度。是的,就是歧視,這個尖銳又刺眼的詞語,一直擺放在中國的經濟格局當中。體制內的人群對體制外人群的歧視,城裡人對農民的歧視,既得利益階層對弱勢群體的歧視,官僚對百姓的歧視。都說中國最大的歧視,是對農民的歧視,這樣的觀點沒錯,但不全面。至少在養老體系問題上,無數的體制外白領、記者、編輯、律師、工程師、作家、詩人,他們的養老境遇,並不比農民好多少,甚至可能被農民更糟糕,只是在此時此刻,這些人眼前的收入比農民高了一些而已。所以,這是一種真正的歧視,一種對真正的市場化人力資源的歧視,或者幹脆說,是對市場經濟的歧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