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緬甸民主:軍人牢籠裡的玩物

http://www.CRNTT.com   2010-11-19 10:59:35  


 
權力通過大選“漂白”

  外交上,1997年加入亞細安是重大突破;中國、印度這兩個地區性大國的支持,更是其打破封鎖的重要資源。鑒於孤立政策難有成效,華盛頓也開始“變臉”,轉向接觸和對話。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兩度登門造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其特使更是數度往返,軍人在緬甸政壇的主導性地位,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基本認可。

  在這種情況下,想象軍人會交出實質的控制權不免幼稚可笑。實際上,在1990年那次措不及防的大選後,軍政府一直秉持“先制憲,後選舉”。根據2008年通過的新憲法,“始終堅持軍隊能夠參與和承擔對國家的政治生活的領導”是“國家的基本原則”。軍人不用參加選舉,就可以坐擁聯邦上下兩院和各邦省議會的四分之一議席,而這一比例恰恰封堵了未來可能通過修憲對軍人的“反攻倒算”。由軍方參與推選出來的、具有軍方背景的緬甸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但不幸被閹割了關鍵性的三軍指揮權。國防軍總司令卻成了“國家的監護人”,不僅握有國防、安全與內政、邊境事務三個要害部門的部長和副部長的唯一提名權,而且將在出現危機時接管國家權力。

  類似的規定在長達194頁的憲法條文中比比皆是。很顯然,“量身定做”的憲法成了將軍們用來束縛民選政府的沉重鐐銬。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選舉出來的總統及其政府只能舞動在軍人的權力牢籠裡,淪為他們的“傀儡”和“玩物”。

  為了避免1990年的局面重現,軍人集團除了主導憲法制定外,還加大了對反對派勢力的圍剿力度。當年的93個政黨到後來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剩下10個還繼續存在。民盟首當其衝,其黨員人數從1990時的250萬人銳減到25萬人,除仰光省外,其他各地基層組織的活動基本陷於癱瘓。而翁山淑枝本人則三次遭到軟禁,前後長達15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