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關係與台灣非理性意識形態漩渦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0:23:29  


 
  (六)台灣的“四維”--政治人物、媒體、智庫、民眾

  1、看清楚的路為什麼不走

  不解決政治問題,無法消除兩岸的對抗。無論雙方的經濟住來多麼熱絡,都最終無法回避兩岸政治議題,政治問題懸而未決,對抗就無法消除,而對抗則兩岸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資源。其實在筆者看來,台灣的唯一出路實際上是清清楚楚的:就是在兩岸和平發展的格局下,先謀求經濟上的繁榮發展,文化上,共同傳承中華文明,政治上相互尊重各自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協商國家的和平統一大業,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說唯一,並不是聳人聽聞,台灣就是一個區域性的地緣實體,從政治、經濟、血緣、地緣、歷史、文化看,與大陸沒有任何可以或可能分離的前景,等待或偏安同樣沒有前景。台獨有發展空間嗎?“台灣人民出頭天”符合兩岸共同利益。但是,奉行危險的台獨路線,台灣人民並不可能有出頭日子。從中國的和平崛起到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從大陸十三億人民堅定的國家統一意志,到中國的國內政治法律,從國際社會秉持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廣泛共識以及華人社會主流意識,到國際法律空間,台獨勢力沒有任何發展空間。從法律上看,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清晰地畫出了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三條不可觸碰的“紅線”。

  人民會以非常現實的尺度考慮當局的政策,就是要看到眼前的實際利益,充分就業,生意興隆,物價穩定,健康有保障,治安良好。其他事務人民委託政府組織管理,而政治人物要“有遠見和良策”,所謂遠見,就是要擘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所謂良策,就是既保障和重視民眾的眼前利益,也引導民眾謀求實現長遠利益,要把政策願景告訴民眾。

  2、台灣的政治人物、媒體、智庫操縱下的民粹

  台灣的社會生活是有序的,說台灣亂象主要是政治亂象,問題主要出在政治人物、媒體、智庫身上。選舉中既有經濟社會議題的民粹,也有政治的民粹,台獨議題就是被台獨勢力經常運用的政治民粹。通常的民粹發酵方式,有代言式、挑動式、激化式的;以“愛台灣”“護主權”,維護民眾利益為包裝;以民眾為工具,以政治人物、智庫為先導,媒體跟進放大。看清楚民粹盛行的背後,是政治人物謀取選舉和執政利益,智庫既依附於特定的政治集團也保持自身獨立的話語權,既可以從政治集團中分一杯羹也可以獨自謀取利益;媒體本是民主政治和公眾的發聲器具,但是追求短期政治利益和過度商業化的台灣媒體也是台灣政治的麻煩製造者,台灣不少媒體缺乏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製造話題,挑動民眾敏感神經,撥弄是非,激情演出,更多的是為了在商業行銷中獲取自身利益。在整個台灣社會和兩岸關係中,內部的對立和兩岸關係的對抗,台灣的部分媒體起火上澆油的破壞性作用,形成了社會躁動不安的非理性情緒,相當多的民眾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3、小利益與大機遇

  政治的背後是利益,而對抗流失的是機遇,大的機遇和好的機遇在對抗中不斷流失。政治的短視,守住了小的利益,丟失了大的利益。所以如單純以利益考慮,兩岸問題長期不解決,受損失受傷害更大的不是大陸而是台灣。我以為這些問題台灣的政治人物、媒體、智庫不是看不清楚,可悲的就是當今的台灣民粹盛行,選舉連綿不斷,政治人物、媒體、智庫只好先把眼前可觸利益攬到懷中,長遠的發展沒有辦法顧及,權力最大,選不上一切都沒有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