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勢”與“進”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08:49:24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全球金融中心正處於金融統禦時代的轉型與重組中,中國內地幾大城市也不甘示弱籌劃金融中心,銜命維新的上海正經受內外壓力。

  財經國家周刊發表國際金融中心協會主席、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文章表示,需深思的是,上海如何從“受動型”向“主動型”國際金融中心演進。

  “主動型”國際金融中心是世界級霸權型(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具有兩大壟斷性特權——全球性通貨鑄幣權和全球性資源配置權,擁有兩項獨特性機制——定規則和定價格。

  “受動型”出現在後起資本主義國家或新興經濟體中,如日本東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東京極易受其盟主美國的掌控和牽制;後兩者留下大英帝國法制與商業烙印。在這場國際金融中心博弈中,主動型金融國家輸不起。

  文章認為,上海是先天的“受動型”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其成功與否取決於“雙化”——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化與人民幣功能的國際化。這注定上海須突破三層“玻璃天花板”。

  國際層面:全球金融秩序重塑的機會。現狀表明“主動型”金融中心勢力雖有所衰退但並未根本動搖,美元繼續作為世界主導貨幣不受全球監管;歐元危機四伏。中國當年所向往的國際金融中心內涵與外延正發生結構性變化,當初定位如何重新調整與創新,十分複雜。

  國家層面:人民幣自由兌換與資本賬下完全開放。這絕非上海可以決定的,取決於中國金融改革進程、內需拉動和經濟轉型的成功。現在一些“主動型”國際金融中心國家的通縮與大部分“受動型”國際金融中心國家的通脹,大大增加了金融中心建設的成本、風險和複雜程度,但也為上海提供了空間、契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