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宜春:中國最愛“臉面”的城市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09:27:57  


 
  民間自發的城市形象塑造才最有生命力

  奧蘭加巴德一直是古印度文化的中心,破舊的莫臥兒時代的廢墟、佛教寺廟的斷壁殘垣,似乎與現代化城市的定位格格不入。它也只能算是印度的一座二綫城市。

  為了給城市博取宣傳效應,刺激人們眼球,獲取更多外商投資,150多名當地商人每人購買了一輛奔馳汽車,花費近1500萬美元巨款,由此,奧蘭加巴德頓時聲名顯赫起來。

  這些商人們做得當然也算十分“行為藝術”,可是這裡面卻看不到政府的身影,沒有公權力在帶頭或者強制。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其實民間自發的力量才是對城市形象最好的推動。城市形象就如同國家形象一樣,普通民衆的聲音永遠是最真實、最動人的形象牌。

  被本地民衆認可的城市形象才是真正的城市形象 

  著名學者斯賓格勒說過,“將一個城市和一座鄉村區別開來的不是它的範圍和尺度,而是它與生俱來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什麼?它綜合凝聚了一座城市的歷史傳統、精神積澱、社會風氣、價值觀念以及市民素質等諸多因素。而所有這些都應該是被民衆所認可的。民間與官方看城市的視角有所不同。民間是用心解讀,只可惜一不小心,宜春在塑造的意識裡反暴露了對自己所居城市的不自信或不符實際的急功近利。

  結語:在一些城市,歷史決定它的風骨,在一些城市,市民決定它的品位,在另一些城市,官員決定它的形象。宜春這座本來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的城市,卻不幸被塑造了一次次城市形象,實在無奈。當然,宜春也不過是個典型代表而已。(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0-12-21 原題:“宜春:中國最愛臉面的城市”)

新聞鏈接:江西宜春:農民死在看守所

2010年12月18日04:18四川在綫-華西都市報

  11月22日,54歲的江西省宜春市農民鄒生懷與同村三村民因被人舉報“涉嫌盜竊國家保護樹種”被逮捕。次日轉入宜春袁州區源仙台看守所。

  12月11日,在上海工作的鄒富華和哥哥接到了父親死訊,稱鄒生懷當天早上在看守所因病搶救無效死亡。

  “父親死亡之後是不是要給我們死亡證明?”加重了鄒富華疑問的還有父親遺體上的莫名傷痕:“兩眼紅腫突出,右眼都沒閉上,臉上還有一個拇指大小的腫塊,左耳嚴重淤青,腰上也有淤青,雙手緊緊攥著,表情痛苦不堪。”

  12月12日,鄒生懷死後第二天,鄒富華的朋友在天涯社區發帖替鄒富華尋求公衆支持,卻不想被當地領導要求删帖。“他們說我是宜春人,不要破壞宜春市的形象,要求我删除帖子,否則以後我們的事他們就不管了。”

  按照鄒富華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試圖與宜春市袁州區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李劍鋒取得聯系,但被告知已轉入“來電提醒”。 據《山東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