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家樂福怎樣在中國“變壞”

http://www.CRNTT.com   2011-01-30 08:59:04  


 
  五、商業賄賂之下,頻現商品質量危機 

  員工受賄後讓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商場

  《法制日報》報道,2008年3月5日,青島市水清溝工商所執法人員在四流南路60號清水苑小區13號樓查獲一處非法窩點,涉案人員將大批2004年至2007年生產的已過保質期的“香辣王”、“調味油”、“番茄醬”、“麻婆豆腐調料”等商品原包裝拆掉,換上偽造的新包裝,大量輸入家樂福銷售。工商人員還發現了家樂福與非法窩點簽訂的全年合同,並在家樂福超市發現涉案商品。

  據媒體報道,在青島某家樂福商場中銷售的假冒偽劣產品還包括過期的佳廚牌面食香料醬(2007年1月10日生產,保質期24個月,2009年1月10日到期,已過期兩月有餘),河南雪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雪洋”牌瓶裝礦泉水竟沒有生產日期。此外,上海家樂福還曾發現假冒LV皮包,最終導致家樂福對LV集團做出賠償。而這些明顯的假冒偽劣商品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家樂福,和商業賄賂顯然難逃關係。2007年8月,家樂福北京區域包括店長在內的8名經理級員工因涉嫌收受供應商賄賂被警方拘留。這些員工都是在收受賄賂後讓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商場。

  六、媒體選擇性監督,導致口碑越來越差 

  家樂福更容易成為負面新聞主角

  在中國要搜索大型商場欺詐消費者的新聞,你會發現家樂福往往成為故事的主角,這也與中國新聞圈的生態有關:大商場一般都是本地報紙,電視台的合作單位,每年投放大量廣告,因此本地媒體在接到消費者對他們的投訴之後,一般都會拒絕報道,偶爾協助消費者與其進行協商,把問題解決掉即止。而且這種糾紛一般涉及數額較小,對垮地區的媒體而言也並無報道價值。 

  而外資商場雖然也能受到這種優待,但在3.15消費者權益日等等需要“抓壞典型”的時候,外資商場又容易成為報道大商場負面新聞的目標,例如某些家樂福的熟食區未設防蚊設備,就會被媒體進行指責。2003年,洽洽、阿明、正林等11家知名炒貨品牌結成“聯盟”,他們通過上海炒貨行業協會要求家樂福減免部分收費,此事本屬行業串通漲價行為,按國內相關法律應該處理漲價者,然而媒體卻幾乎一邊倒的突出家樂福對供應商收費太高。

  結語:在我們譴責家樂福的同時,也不妨想想為什麼這家曾經歐洲零售市場的領頭羊進來以後會變樣……(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0-01-2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