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量型調控存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11-02-21 09:11:01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自央行將“穩物價防通脹”放在首要位置後,“外堵熱錢,內防通脹,把好流動性的總閘門”成為其工作重點,近期一系列收緊流動性的措施接連出台,頻率之高以及調整幅度之大,堪比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

  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劉滿平文章稱,可以看出,央行在實踐過程中將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作了事實上的功能分工:在管理銀行信貸、收緊流動性上更多地使用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在應對通脹上,更多地使用利率等價格型工具。但在實際的運用中,由於存款準備金工具具有強制性、懲罰性和低成本性的特點,而且對衝成本相對低廉,運用該工具的時候面臨的阻力較小,加上對銀行信貸影響最大以及效果最為明顯,因而央行樂於動用該數量型工具。對於利率等價格型工具,由於考慮到提高利率必將加速人民幣升值,刺激熱錢流入,因此,央行對之慎之又慎。

  文章認為,在當前管理銀行信貸、收緊流動性、防止通脹的主要工作任務面前,央行偏重於數量型工具,雖然能夠很快見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隱憂,必須還得依靠利率等價格型工具的綜合運用,才能獲得穩定住物價,控制住通脹。

  頻繁利用數量型工具存在一定限制和隱憂。首先,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空間已越來越小。由於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增長乏力,仍需要一定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貨幣信貸來支撐,這就決定了國內貨幣信貸不可能無限制地被壓縮下去。如果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幅度過大,勢必會造成許多爛尾工程,勢必損害經濟發展。目前,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19%,成為全球存款準備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距離理論上的上限(23%)不遠,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有限。

  目前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不僅與貨幣超發有關,還與中國長期處於一個“負利率時代”有關。“負利率”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間接增加貨幣信貸需求,增大流動性。因此,要想抑制通脹,首要的是要收緊流動性,減少市場上流動的貨幣,而提高利率是最常用也是相對有效的一種手段,通過它,不僅可以提高居民利息收入,促使居民將更多的錢存入銀行,降低企業從銀行貸款的意願及數額,還可以起到穩定社會通脹預期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