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旱災凸顯農業發展思路亟待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1-02-24 09:05:41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2011年初北方冬麥旱情再度將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推到了前台。近期媒體的相關報道表明,這一問題可能日趨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認為新興經濟體正面臨通脹考驗,糧食問題突然變得嚴峻起來;俄羅斯糧食聯盟組織表示,俄因遭遇旱災,2011年2-3月將會出現“糧食赤字”;IMF最近出爐的報告也指出,中國北方冬麥旱情可能會提高對國際糧食市場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推高國際市場的糧價。

  雖然目前黃淮、華北地區的受災面積還未達到2009年1.41億畝的高點,但實際上今年的旱情卻可能比以往更為嚴重。2009年2月中下旬之後連續出現明顯降水,大幅緩解了之前的冬季旱情,而今年2月份降水量仍很有限。且進入3月份之後,冬麥開始返青拔節,對水量需求會有大的提升,此前若不做好抗旱灌溉工作,將直接影響到黃淮、華北這一冬麥唯一主產區的夏糧收成。一旦夏糧歉收,那麼糧價、物價很可能會出現滾動上升的連鎖反應。

  證券時報發表交通銀行金研中心研究員陸志明文章表示,正如溫總理所言,“保糧價”就是“保物價”,糧食安全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北方冬麥旱情充分反映出中國目前的糧食安全與農業發展思路亟需改進。

  首先,糧食主產區的地域分布狀況有待調整。由於城鎮化與工業化的推進,許多傳統農業生產大省已經開始從糧食“淨流出”轉為“淨流入”。如傳統“魚米之鄉”的江浙滬、“天府之國”川渝等,目前已經大規模向工業中心過渡。

  原本最為優質的糧食主產區可耕種土地面積逐漸減小,而中西部大開發、東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部轉移又開始蠶食次優的中部糧食主產區。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中西部地方政府日趨依賴土地財政,而土地財政將會不斷侵蝕城郊優質的農業用地。從而使原本捉襟見肘的可耕地面積進一步收窄。目前東南部優質的耕地資源消失,中國農業還可以轉向中部,雖然氣候和灌溉成本可能有所提高,但仍可延續。而一旦中部也開始進入工業化階段,西部可供開發的耕地資源極為有限,那麼中國的糧食安全將會受到較大的衝擊。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