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台灣社會本土化推動藍綠政治板塊位移

http://www.CRNTT.com   2011-02-28 00:57:31  


 
  台灣社會藍綠政治板塊移動趨勢的具體體現

  回顧台灣政黨政治的選舉歷史,可以看到台灣藍綠政治板塊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呈現出持續變化的趨勢。台灣第一波發生板塊變動效應是從民進黨成立,開始參與台灣各項選舉到2000年,民進黨首次取得“中央”執政權為止。這次政治版圖改變,朝野勢力由國民黨在全台灣一黨獨大,變成國民黨在南台灣與民進黨成6:4的選票結構,在北台灣則維持8:2或7:3的選票結構。這段時期,國民黨在全台都佔有優勢。

  第二波政治板塊變動從2000年到2004年。在這個時期,民進黨在每次的選舉中,都在原有基本盤的基礎上增加三至五個百分點,導致藍綠板塊對比呈現南北翻轉,民進黨在南台灣已經超越國民黨,變成綠6藍4,但北台灣民進黨依舊落後國民黨,在全台灣,民進黨在2004年的“大選”中首次選票過半。

  第三波板塊變動發生2005年至2008年,在此期間,兩個因素導致台灣藍綠板塊的移動趨勢發生回調。一個因素是陳水扁的貪污腐敗,另一個因素是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極端挑釁行為。這兩個因素重傷了民進黨,導致國民黨再度取得優勢。在南部國民黨拉近與民進黨的板塊差距,在北部國民黨則是強化優勢。在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之後,國民黨從縣市長選舉到“立委”選舉都告捷,民進黨氣勢跌到低點,最終國民黨馬英九高票贏得2008年“大選”。

  第四波板塊變動從2008年“大選”後至今,並且仍處於持續變動中。民進黨在南台灣的優勢未變,並且大大強化,在北台灣、東部偏遠地區、桃竹苗客家區,國民黨漸漸退守。這可以從多次“立委”補選、縣市長選舉可以看出。現在國民黨在北部的台北市與新北市兩大結構優勢區,優勢不再,變成藍綠勢均力敵,在南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