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三大壟斷致財富向少數人集中

http://www.CRNTT.com   2011-03-02 11:20:58  


 
  首先是制度資源。在原先壟斷領域有限開放的若干制度資源——如需要特許權的各種特殊行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特種經營和貿易——有一部分人因為權勢、人脈、公關等原因而捷足先得,有的還借助暗度陳倉的資本轉移和輸送,便一舉暴富。這種財富的積聚,固然也有眼光、機緣和努力的成分,但顯然很難說是公平的分配。

  2004年的“郎顧之爭”中,在國企和集體企業改制問題上,中國社會的草根與經濟精英第一次形成全面的對立,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改制企業一夜間落入了原企業頭頭及相關權勢人物之手。這些改制多數都提高了效率,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公平,並且使財富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應當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是自然資源。各類富豪榜上,通常地產商獨占最大的份額。在自然資源豐富省份,自然也是坐山吃山的老板最風光。典型的如山西的煤老板、內蒙古等地的礦老板,家財億萬,一擲千金。社會不可再生的土地、礦藏這些壟斷性資源成為少數人暴富的資本。

  不說許多人取得資源背後種種不能見人的伎倆,即使表面上也算合法,但這種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等的制度安排,總是讓人覺得哪裡出了毛病。報上隨手掂來的消息有:一位前首富2005年20億元拍下的土地現在脫手,叫價100億元轉讓。一個出了事的山西富豪,也是將旗下礦藏一次性套現百億元後走人。在查處囤地、捂盤的治理中也有消息稱,一家大地產商幾年前在北京囤積的一塊土地,至今尚未開發就已經坐地升值幾百億元。東方市土地案還順帶暴露出:時至今日很多地方即便是政府和公益用地,也需從早前神通廣大、低價占地的開發商手中買入。

  顯然,類似這樣大大小小因坐擁本是社會的壟斷性自然資源而暴富的事情在全國比比皆是。在這種假市場經濟的旗號,既不增進經濟效率又不鼓勵創新創造,還極大地破壞社會公平的制度安排下,貧富差距想不擴大也難。

  最後是市場壟斷。市場經濟本來就是趨利避害、嫌貧愛富、贏者通吃,從而現代市場經濟多為寡頭競爭的結構。寡頭們盡享“批零差價”的規模優勢:土地優惠、貸款充沛、政策傾斜。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如富士康一類的大企業在各地所受到各方面的土地、稅收、信貸規模審批和環境保護等優待,顯然絕不是一般中小企業可以企望的。但很多寡頭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還以公關政府官員、圍獵項目、瓜分市場份額、壟斷特殊資源為發家之道。

  當然,寡頭之間亦有競爭,故並不完全是壟斷、落後的力量。寡頭“大而不能倒”是個別情況,但寡頭小則影響地方,中則影響社會,大則影響國際競爭格局中的國家利益,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現代市場經濟中,機會的公平、多少只是就寡頭之間而言。所以馬克思說,市場經濟中的平等只存在於等量資本之間。這是沒有錯的。在大資本和小資本之間,有資本與無資本之間,機會平等顯然並不真實。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好在現今中國最大的寡頭們還多為國企。國企效率存疑,干預太多,問題成堆,但單就分配而言,還總算是“肉爛在鍋裡”,湯溢出去畢竟有限。如果確如一些人主張的不分底裡,先加速私有化,不管嘴上說的是如何分利於全民,結果必然如我們在先前所有改制企業中看到的那樣,轉眼間就會變為原高管及其關聯者的財富。若真正到那一步,中國改革的道路也就基本封閉了。

  綜上可見,當今中國貧富分化的局面,既有制度安排的缺陷,有權錢交易加劇的資源分配不公,有行政權力和資本權力的濫用、貪婪和催肥,也有市場競爭內生壟斷的馬太效應。顯然,無視這些多以萬億元規模分配的財富和國民收入大格局,僅著眼於一些並不改變問題本質的枝節乃至虛構的矛盾,無論我們天天唱什麼高調,並不可能真正縮小貧富差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