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從內地赴港“產子潮”看社會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1-04-02 12:00:48  


 
病房裡的暗戰

  在輿論熱炒內地孕婦赴港分娩之時,香港產科的醫務人員們往往處於兩難狀態,只能私下發洩怨氣。

  Ada一旦進產科病區,對待病人的方式就要以其病情為根據,無論對方背景如何。但香港產婦們並不理解。她們會為打針不按時而不高興,她們會為自己的孩子缺乏照料而不高興,她們更會為沒有產房或常規床位而不高興——尤其當她們發現,是因為醫生和護士們在為“突襲”、或者情況更緊急的內地產婦忙碌的時候,她們更不高興。

  Ada是一個香港人,一個計劃在未來生育的香港人。離開產科下班,她同樣會憂心忡忡。“我看著一個香港產婦痛得就要暈過去了,但只有產房裡才有止痛氣,而所有產房都滿了;我也曾暗自慶幸一個香港產婦,自然分娩不成功時,竟然成功地在繁忙的手術室裡找到空當進行剖腹產;當我看到一個已分娩的產婦被移上通道上的臨時床,把常規床位讓給待產產婦的時候,我就好像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

  在香港,公立醫院是政府為普羅大眾安排的醫療保障與福利體系,收費低廉但求醫者眾多,哪怕看個感冒發燒也要排上半天的隊;這幾年,資源有限的產科受到內地產婦的衝擊,計劃或試圖在公立醫院分娩的香港人對產科的資源分配就更加敏感。Ada和同事們曾經向上反映情況,但沒有用。他們只得占用其他科的病床,還指望其他科能放幾個護士出來進修助產士。

  現在Ada指望新的助產士到來,還有政府新政策能起作用。“人手不足,很多醫療服務都減少了。我們不願意被投訴醫療服務質量下降。在香港,媒體很發達,政黨也多,好的沒有人說,‘衰的就唱到你暈’。”

  在產科裡,內地產婦參差的文化和教養有時也成了香港產婦不滿的理由,有些不滿也逐漸積聚成歧視。Ada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接受來自本地產婦的投訴,比如內地孕婦亂用廁所,說話聲音太吵,在洗手盤裡洗飯盒,這些香港人難以容忍的行為。“我能說什麼呢?我只能保持沉默。”Ada說自己也忍受不了看見女性衛生用品被貼在廁所牆上的惡心,但她的原則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除了一次,她看見一個內地產婦在哺乳途中竟然半路去吃飯——“我問她為什麼,她說這是家鄉的風俗。”

  Ada感覺兩邊受氣。本地產婦通常不會公開挑起爭吵,只會在感到不公與委屈時板起面來,回家後在網上才大動幹戈,把內地產婦和醫護人員大罵一番。“這就是香港人的方式”,但作為醫護人員的他們,卻不能同樣到網上去回敬一番。

  香港埋單

  “香港人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公平。內地人來生孩子這麼容易,這麼便宜,以後BB有身份證,能到香港讀書,能享受福利,根本不需要納稅與勞動。”一位產科負責人這樣解釋香港人的忿忿心態,“有人覺得對外來者要公平對待,但如果這種公平使本地人的權利大受影響,這又公平嗎?”

  2006年11月中旬,三十多個本地產婦在中環遊行,抗議婦產科資源短缺。香港健康網訪問700多個本港孕婦,結果是9.9成認為醫院應優先接待本地人,確保分娩時有床位。Ada的同事中有從上海、廣州來的實習醫生,他們聽到消息的反應是搖頭嘆息。“他們說,其實內地大城市醫院的設施與技術並不差於香港水平,但這不能阻止越來越多產婦湧到香港。”Ada說。

  媒體報道,就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各大醫院產房也是人滿為患。深圳是以外來人口為主的城市,但市政府卻規定非本地人不得在深圳分娩,令很多在深圳生活的人只得找其他地方生孩子。另一方面,有評論指出,由於內地有一套完整的計劃生育政策,於是香港便成了“超生游擊隊”的天堂。Ada的疑問很樸素:“內地生活條件很好啊,很多香港人都上去(指到內地)生活了,為什麼他們還要下來(指到香港)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