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大震災給我們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1-04-13 09:43:09  


 
  日本有評論家提出,這場“大震災”結束了日本的“戰後”。過去講現代日本,不論說什麼都是從“戰後”開始,今後將會改為“震後”了。這提法很能讓人接受。不過,日本現在尚處在“震中”,雖然“閣僚”們早已將工裝換成了西服,卻還沒開始真正的“震後”。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場災難徹底改變了眾多日本人的生活,也改變了眾多日本人對事物的看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震後”也就不僅僅屬於日本的故事,而是要產生與之相應的世界版本。因為世界也正因為這場地震而改變想法。例如關於核能、核電站,哪怕是一時性的,包括中國在內不是好多個國家都“叫停”了嗎?

  4月11日中國《人民日報》和韓國《朝鮮日報》上都刊登了日本菅直人首相的感謝廣告《紐帶》。日語的原標題是“絆”(音Kizuna),在日語裡是個很能傳遞情感的好詞語,即使不多做解釋在日語語境裡大家也能理解。英語Thank you for the Kizuna,意思也表達得很清楚,但在中國卻“給不上力”,尤其是太“直譯”日語語感上的曖昧習慣,把感謝的對象主語“中國”給省略了,就使得那層感謝的意思在漢語中大打折扣。這和田中角榮當年對周恩來道歉時說的“添麻煩”一樣,恐怕會成為今後大學課堂上中日語言比較的好話題。我個人倒是覺得菅直人這條感謝的“紐帶”裡,除了對中韓兩個鄰國的援助表示感謝外,倒更有一種災難意義上的“同命相連”的紐帶意義——— 儘管菅直人本人可能並沒意識到。

  此次“東日本大震災”讓日本核電站的安全隱患以及東電公司不作為和政府行政指導不力等問題暴露在世界面前,“安全神話破滅”的恥辱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憤怒責難也都實屬咎由自取。不過,從批評一方來說,如果不把問題本身內在化,那麼也就只能是走嘴不走心,宣洩一下而已。問題是應該從日本汲取什麼樣的教訓? 

  個人意見,首先,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還是很無力的。對大自然多一點敬畏之心,可能比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豪言壯語更能使人類容易與大自然相處,更能增強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意識和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