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高教改革與“文憑病”

http://www.CRNTT.com   2011-04-19 14:22:59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訊/“在考慮中國的教育往何處走的時候,人們不得不總結以往的經驗和國際經驗。教育改革必須培養有用的人才,而非空洞的政治家。在很大程度上說,中國的高教改革如果再繼續在原來的道路上滑行,前面可能是死胡同。教育改革可能要“複辟”,要回歸到改革以前的體制,即重視技術教育。很多三本甚至二本的大學應當重新回歸成為學院和技術學校。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大批技術和技能學校,學無所用的現象還會繼續下去。高教系統所培養的學無所用的人才越多,產業升級就越困難,政府治理能力就越差,社會政治不穩定的風險就越高。”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撰文《中國的高教改革與“文憑病”》如是說。詳論如下:

  中東和北非阿拉伯世界發生“茉莉花革命”。儘管前途未蔔,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已經有很多經驗教訓可以總結。有人用民主化運動來形容這場運動。這場運動有爭取民主的因素,但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國家走向民主化的開始,還需要觀察。人們不滿於舊體制,想推翻舊體制是一件事情,而能否建立一個新體制,這個新體制和舊體制有什麼樣的關聯,又是另外一件事情。發展中國家不僅應當關切這些國家會往何處走的問題,更需要思考這場運動為什麼如此有效。鑒於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參與者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成員,這裡想著重討論高等教育對一個國家社會政治所能產生的影響,想說明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和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那麼就會產生無窮的政治後果。

  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埃及在以往很多年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但是培養出來的人學無所用,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處於失業狀態,就業不足,而新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他們所受的教育賦予他們很高的社會期望或者期待,但當他們的期望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的時候,就演變成失望,最終是對政府和政治的怨恨。在這次運動中,受過高等教育者充當了“革命”的主力。

  中國的情況不像埃及那樣嚴重,但在高等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脫節方面,非常類似。自1990年代末以來,中國城市高等教育大擴張,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都能容易地進入高等教育系統,但同時因為教育的產業化,國家又沒有比較好的針對農村人口的教育政策,很多農村學生沒有財力進入高教系統。這樣就產生了很多負面且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