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特別報道:諾獎得主診脈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11:30:06  


 
老齡化社會并非壞事

  中國社會已經是一個老齡化社會,這是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背景。所謂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的轉變,也是基於這個背景。那麼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到底存在哪些變化,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又會造成哪些結果?對此,皮薩里德斯教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在北京做了深入研討。

  皮薩里德斯指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業會不斷發生變化,形成勞動力市場的摩擦,很多市場經濟中的不平等現象,比如工資的不平等,就是市場摩擦產生。一般而言,從農業就業轉移到工業就業,會受到一些諸如工資等不平等的待遇。所以公共政策應該以減少市場摩擦為主要任務。政府應該著力減少勞動力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行業的障礙和摩擦。皮薩里德斯認為,當前中國勞動力在市場間轉移的順差依然存在,這是因為房價、福利、津貼等不可轉讓流動的障礙存在,還有最重要的教育缺陷—對於中國龐大的進城農民工而言,如果要轉移到城市,就需要為之提供更多的教育。中國政府應該及時調整公共政策,降低農民工流向城市的門檻,社會福利應該均等化,特別是應該充分注意教育的作用。

  皮薩里德斯認為,老齡化是一個長期趨勢,應該正視而不能回避,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總體而言可能不是好事,但老齡化會帶來相應的產業結構變化。恰恰是因為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服務業的需求才不斷擴大。所以如果服務業的生產力發展的速度超過製造業,那麼可以繼續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他進一步指出,從工資動態變化來看,老齡化社會也不是壞事,高附加值勞動被充分重視,技術工人的價值將被充分認識,有利於降低勞動力市場的摩擦,提高經濟效能。就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而言,注定會有收入不平等的現象存在。但是政府不應再設置一些阻礙勞動力在產業間流動的障礙,增加這種不平等。

  蔡昉教授則指出,當前中國的老齡化社會是不可避免的,并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當前中國經濟所要避免的是陷入“未富先老”困局。最遲到2013年,中國將喪失人口紅利,原先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將喪失,而高科技產品的比較優勢又不具備,就會在全球化中處於劣勢。他指出,近十年來中國勞動力市場已經不再是無限供給,目前已經是求大於供了。工人工資的快速增長,以及勞動糾紛頻發,實際就說明了這種趨勢。那麼如何保持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呢?蔡昉認為只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舍此別無他法。他指出,特別要重視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要果斷放棄對一些行業企業的特別扶植政策。以日本為例,雖然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人口撫養比迅速提高的時候,公共政策猶豫不決,對很多喪失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採取了扶植的辦法,政府積極要求銀行提供資金支持,最終導致企業風險轉嫁到金融行業,造成金融風險,最後造成泡沫經濟。這非常值得當前的中國警惕。

  鐘偉教授則從人口、資源、環境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前景,他認為中國經濟在2020年前後將遭遇很大的困難。首先以中國經濟對能源耗費和依賴的程度而言,到了2020年,中國將要耗費世界資源的一半以上方能維持經濟的發展水平,這是很難想象的。同樣到了2020年,中國老齡化將進一步加劇,但相對的養老體系、醫療體系是否能建立健全,存在著很多疑問。就環境因素而言,漠河、騰衝東西分界綫依舊是中國的經濟分界綫,這一狀況若持續到2020年,以當年東部環境的退化速度,顯然不能保證中國經濟進一步長期穩定增長。因此對中國的發展而言,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改革,而是要配合許多其他的改革,未雨綢繆,以期能逾越長期發展的障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