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力與命相持:第一公民梁啟超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5:18:57  


 
改良努力沒能挽救清廷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清政府眼看著兩個列強在自己的土地上開打,卻只能聲稱保持“中立”,讓無數國人傷透了心。1906年,湖南爆發了萍醴瀏起義。同過去單打獨鬥的暗殺行為不同,參加這次起義的革命黨,既有留日歸國的學生,也有清軍中的年輕軍官,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對清政府失去信心。

  迫於壓力,慈禧加快了立憲的速度。這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然而迂腐的滿清權貴哪裡懂得西方憲政。他們只好通過熊希齡向日本的梁啟超約稿。梁啟超寫成《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作為五大臣報告的底本。9月1日,慈禧發布上諭,確立實行立憲的基本國策。

  梁啟超得知後非常興奮,他放棄了與革命派的論戰,於1907年在東京成立了政聞社,提出“實行國會,司法獨立,地方自治,慎重外交”四條主張,指導立憲派配合清政府實施立憲。然而,就在成立大會召開的那天,以陶成章為首,革命黨幾百人攜帶手杖跑來砸場。梁啟超剛講了幾句,革命黨人張繼就用日語大罵:“馬鹿!”(笨蛋的意思),接著就說:“打!”,革命黨人舉起手杖就開打,梁啟超慌亂中轉身從後台樓梯逃走,其他佩戴紅袖章的政聞社成員都受了皮肉之苦。這件事讓梁啟超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中國離真正的民主自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並沒有動搖立憲的決心,而是將政聞社成員派回國內,積極奔走聯絡。

  1908年,光緒和慈禧先後辭世,攝政王載灃掌握了實權。清政府開始了同革命黨的賽跑,君主立憲一再提速。在梁啟超的策劃下,立憲派領導民眾開展了四次大規模的請願活動,敦促政府盡快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

  可惜,懦弱的載灃沒有抓住良機,出於對袁世凱漢族大臣奪權的恐懼,在1911年5月組成的新內閣中,還是以皇族成員為主,違背了皇族不能充任國務大臣的立憲原則。終於,天不假年,武昌城裡的一聲槍響終結了大清,革命黨贏了,清帝退位了。
 
再造共和

  辛亥革命後,梁啟超回到中國,住在天津。他摒除私怨和成見,向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獻上了制憲、財政等方面的建國方略。

  民國伊始,百廢待興。梁啟超希望袁世凱在開明專制的基礎上穩步實現立憲、共和的過渡。袁世凱邀請他入閣,他欣然從命,在熊希齡總理的內閣中任司法總長。當時熊內閣號稱“第一內閣”,孫寶琦是外交總長,朱啟鈐是內務總長,段祺瑞是陸軍總長,張謇是農林工局總長。可惜,袁世凱再一次讓梁啟超失望了,他解散了熊希齡的內閣,無視以梁啟超為首的進步黨關於“先定憲法,後選總統”的主張,強行提前進行正式大總統的選舉。無奈之下,梁啟超遞交了辭去司法總長的呈文,於1914年的年底掛印而去。

  1915年,袁世凱加緊了複辟帝制的準備。1月,袁的長子袁克定讓楊度作陪,宴請梁啟超,探詢他對帝制的態度。梁啟超當場表示絕不苟同。8月,袁世凱的美籍顧問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鼓吹中國適合君主制。同時,楊度和嚴複等人發起成立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大造輿論。

  對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醜態,梁啟超犀利地指出: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所謂討論者,皆袁氏自討自論;所謂贊成者,皆袁氏自贊自成;所謂請願者,皆袁氏自請自願;所謂表決者,皆袁氏自表自決。

  然而,輿論界在袁世凱的嚴密控制下已是噤若寒蟬,死氣沉沉。梁啟超忍無可忍,一躍而起,連夜草就了一篇蕩氣回腸的長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痛快淋漓地斥責了袁世凱的稱帝野心,表明了自己對帝制決不妥協的立場。文中,梁啟超大義凜然道:“吾實不忍坐視此輩鬼蜮出沒,除非天奪我筆,使不複能屬文耳。”“就令全國四萬萬人中有三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贊成,而我梁啟超一人斷不能贊成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