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秦曉:中國崛起與全球“新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1-06-02 09:14:48  


 
  二、崛起的中國:面臨經濟和社會轉型

  在討論“新均衡”以前,我們需要先對中國的崛起做一個評價。能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占有領導地位或對其產生重大影響的“大國”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經濟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綜合實力的評價需要引入全面的指標體系,這個體系的橫坐標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制度(軟實力)等主要領域,縱坐標包括:“大”(規模)、“強”(競爭力)和“富”(財富)三個主要指標。

  中國的實力主要表現為經濟規模的“大”。從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產業結構、能源和資源利用等反映全要素生產率的指標看,距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很大差距;從人均GDP、家庭擁有資產、居民享有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和環境等反映國民財富和生活質量的指標看,差距就更大了。這表明中國雖已成為全球的經濟大國,但“不強”,更“不富”。從政治、軍事、制度和文化領域看,中國的“大”而“不強”表現得更為顯著。

  從落後、貧弱走向富強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國已走過了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期,按照這樣一個速度走下去,達到富強的彼岸似乎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但同物理學中的物質不同,人類社會是一個有機體,發展受到資源、制度、文化及外部環境的約束。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衡和社會公平、公正問題反映出中國經濟增長已遇到瓶頸,這就是發展經濟學所講的“中等收入陷阱”。

  突破瓶頸、跨越陷阱需要改革體制、轉換政府職能、推進市場化進程,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釋放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這樣,經濟的增長才可持續,增長的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增長的成果才可以公平、合理地分配。“十二五規劃”將轉變增長方式和改善收入分配而不是總量和速度置於經濟發展的最優先目標,表明中國經濟已從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進入到轉型的戰略機遇期。

  民主、法治和價值觀是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實力和“軟實力”的指標,這不僅是因為它提供了民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的保障,更為重要的是它將每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富國強兵”作為經濟發展的正當性和終極目標。政治體制改革和價值觀重塑在當下的中國是一個不容回避而又頗有爭議的問題。

  在現代化路徑的選擇上,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情、歷史和文化傳統,不應也不可能簡單移植它國的模式。但特色應是為普遍性所包容的多元,而不是與普遍性不相容的另類。普遍性是指自由、理性和個人權利的價值觀及與之相適應的民主法治政體。我們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不應排斥和拒絕具有普遍意義的當代主流世界文明,不應簡單地用“姓資姓社”、“陰謀論”解構普世價值和民主法治政體,不應因西方國家在民主、法治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否定在中國建設民主、法治的必要性。

  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價值觀重塑是一場具有偉大意義的社會轉型的探索,在探索中應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同時要創造一個理性、開放、包容的政治氛圍,因為制度的優和劣、價值觀的善與惡最終只能在一個開放、競爭的環境中得到驗證。

  中國的崛起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在這三十多年中世界在改變中國,中國也在改變世界,中國已進入了經濟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人們有理由期待一個具有十三億人口的古老文明大國的現代化會給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