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8:22:21  


 
  以美元為本位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仍將慣性運行

  文章指出,為了求解以上提出的這個難題,有必要從基本面入手,來比較各種參與國際貨幣競爭的國家的競爭力。之所以需要做這樣的比較,是因為能夠提供國際本位貨幣的國家必須要有實力,在有多種貨幣參與競爭的情況下,實力主要體現在國家競爭力上,而不是某個經濟體的總量規模上。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總量規模不僅與國家競爭力有關,而且也與國家的人口規模相關,因此簡單地進行總量規模的比較,就很容易忽略掉真正決定一國貨幣是否可以成為國際本位貨幣之最為本質的因素。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美元是國際本位貨幣,歐元與日元是國際化的貨幣,人民幣則是正在想要走向國際化的貨幣。因此就路徑依賴的角度來講,短期內是沒有一種貨幣可以替代美元的。那麼未來又會怎樣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有必要對以上四種貨幣的供給者,即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與中國的基本面加以分析比較。為此,我們就需要弄清楚以上所列舉的四個國家究竟是依靠什麼要素參與國際競爭的。

  簡單說來,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要素是“知識”、歐元區國家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要素是“審美”、日本依靠的是“技術”、而中國依靠的則是“廉價勞動”。由此形成的國際分工格局一目了然,美國處在國際分工的高端,中國處在國際分工的低端,日本處在國際分工的中間層面上,而歐元區國家則在國際垂直分工的體系之外專門從事異質性高端消費品與制成品的生產活動。由此可見,在以上四個國家或經濟體中,唯一能與美國一比高低的也就只有可以獨立於美國領導的國際分工體系之外、自成體系生產差別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歐元區國家。

  但是,與美國相比,歐元區國家仍然處在下風,因為美國已經控制了金融和貿易的制高點,在很多市場領域已經達到了“勝者通吃”的程度,而歐元區國家所能得到的只是世界為數不多的有閑階級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市場與部分制成品市場,且區內貿易占了很高的比重。毫無疑問,一種貨幣的國際地位既與其競爭力相關,也與其流通範圍的大小有關,前者決定其被國際社會接受的程度,後者則決定其網絡效應的大小。

  因此,美國與歐元區國家在國際市場占有份額上的差別,決定了美元至今仍是世界的本位貨幣,而歐元歸根到底還是一種區域性貨幣。這也就是說,從國際貨幣體系的現實出發,美元仍將作為世界本位貨幣而慣性運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