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舉國體制”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10:40:21  


 
典型的經濟國家主義

  但問題在於,在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時,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均衡點?在西方,政府從屬於市場。儘管從總體上看,政府的經濟功能在不斷強化,但政府畢竟還是市場的一部分。無論是規制型國家(國家對市場進行規制)還是干預型國家(凱恩斯主義),政府和市場之間仍然有明確的邊界,兩者不能互相取代。但在中國,市場從屬於政府。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的空間在擴大,其功能也在不斷強化,但市場還是政府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市場只是政府實現其經濟社會目標(或者政治工程)的一種工具。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根本不可能像一些經濟學家所說出現了凱恩斯主義。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遠遠超越了凱恩斯主義,是一種典型的經濟國家主義。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和市場之間存在著明確的邊界,儘管在不同國家,兩者之間的邊界劃在哪裡是不同的。先發展國家和後發展國家之間存在著區別。總體上看,在後發展國家,政府的作用要比先發展中國家的大。例如在歐洲,英國因為其最先得到發展,其自由市場的空間遠較後發展的德國和法國大。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對這個邊界應當劃在哪裡的看法也不同,這可以從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和當代的不同經濟流派的不同意見和主張中看出。但所有這些都不會妨礙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邊界。所以,在西方,每次經濟危機發生,人們總會強調政府的作用;而每次危機過後,總會強調政府要及時退出市場領域,還空間給市場。上一世紀30年代危機前後是這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的情形也是這樣。實際上,近年來的實踐表明,在西方,市場經濟被視為正常,而政府經濟被視為不正常。儘管經濟危機還沒有過去,很多人就忙著尋找政府的“退出”機制。

  還必須指出的是,因為政府和市場之間存在著邊界,政府在努力尋找和發展各種制度機制來和市場發生有效關聯。一方面,政府必須發展出有效的制度,保障市場、生產效率的最大化,這樣政府才能把稅基做大;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須發展出同樣有效的制度,在保障能夠從市場領域汲取足夠的稅收收入的同時來規制市場,避免市場失控而發生危機。近代以來西方經濟制度很多方面的創新就是在這樣一種動態中進行的。

  相比之下,在中國,市場存在並生活在政府規定的邊界之中,政府和市場之間不存在任何邊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也在向西方學習,建立現代財政稅收、金融等制度。毫無疑問,所有這些制度的主體是政府。隨著政府在這些方面體制能力的提高,其控制和調控市場的能力也在提高。這就是為什麼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的市場空間有了很大的擴張,但政府對市場的能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在提高。在西方,政府掌握稅收制度,但往往是私人部門主導金融部門。不過,中國最為重要的是政府本身仍然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就是說,政府仍然擁有一個龐大的國有部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