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魯迅之子 周海嬰的鏡匣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11-10-23 09:17:00  


 
  這是史稱“新民主主義”的歷史階段——國共雙方圍繞憲政改革在軍事對決和爭奪社會力量的政治支持這兩個戰場角逐,民主人士和自由派各尋政治盟友。1949年1月22日,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55人聯合發表《我們對於時局的意見》,表示自願地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決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擁護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

  在兩個社會更迭之際,周海嬰一家也捲入了時代的洪流。同年10月18日,在中共地下黨護送下,許廣平與周海嬰巧妙避開國民黨便衣的監視,於傍晚日暮時分悄悄離開霞飛坊,輾轉杭州、南昌、廣州抵達香港,並入住時任民盟中央常委沈鈞儒女兒沈譜(著名新聞記者範長江夫人)家中。此前,當蔣介石政府宣布民盟為非法組織後,香港已成為民主派人士最為集中地之一。

  按照中共發出的《關於邀請各民主黨派代表來解放區協商召開新政協問題的指示》,許廣平母子在香港等待十多天後,通過海上運輸路線,搭乘“華中輪”被秘密接往東北解放區。同行的還有郭沫若、民促委員會馬叙倫、致公黨領袖陳其尤、經濟學家沈志遠、民主人士丘哲、朱明生、史學家翦伯贊、法學家沙千里等。

  途中,這些民主人士大多自由活動,偶爾談談未來局勢,甚至組織起來唱歌。年輕的周海嬰則忙於讓各民主人士簽名留念,並用留港期間購買的祿來Roleiflex雙鏡相機為他們拍攝合影。由於秘密運送期間根本不可能安排隨團記者,19歲的周海嬰成了見證民主人士乘船北上全過程的唯一記錄者。

  到了沈陽之後,他們被安排在俄式的鐵路賓館,其設施條件之好在當時該是首屈一指。他們很快就被置於一種史上從未經歷的新政治體系,受到延安式“軍事供給制”待遇,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紅色貴族”。

  據周海嬰回憶,“不論男女和年齡,每月每人發給若干零花錢,除了另發毛巾牙膏一類生活用品,還每人按月供應兩條香煙”、另有“定做的皮大衣一件,日本士兵穿的厚絨線衣褲一套,俄國式的長絨毛氈一條,美國軍用睡袋一只”。

  民主人士還經常舉辦文化娛樂活動,其中一項是打桌球,民革主席李濟生和沙千里是那裡的常客。期間,周海嬰也不忘為他們留下肖像,代表作有《李濟深將軍(1949年2月,沈陽鐵路賓館)》、《沙千里教周海嬰撞球(自拍)》等。

  令周海嬰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影像中那些民主人士的表情“非常飽滿”,與1957年“反右”之後的影像記錄形成鮮明反差。“歷史的‘暗室’”策展人、評論家朱其也指出,在這批影像中所有民主人士的神態都不同以往。“臉相和站姿都是一種參與歷史終結並重塑民族的氣定若深的神采,尤其是在丹東登岸時的合影。”他認為,實際上這也是周海嬰攝影水準達到高峰的時刻。“在船上的幾組合影,不僅抓住了所有人物內斂而又意氣流光的神情,最出色的是照片中的天空遠景以及映在這些奔向新權利中心的知識分子臉上的霞光。”

  在周海嬰收藏的筆記本上,郭沫若當時留下的題辭依然清晰可辨。他引用了魯迅著名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並稱“這兩句詩實即新民主主義之人生哲學,毛周諸公均服膺之,願與海嬰世兄共同懸為座右銘,不必求諸遠矣。”落款為“同赴光明區域之舟中 郭沫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