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色列士兵的命值多少錢?

http://www.CRNTT.com   2011-10-21 09:56:32  


 
  ■ 軍事立國,不放棄一兵一卒絕非空話

  猶太主義的古老信條: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拋棄在戰場上

  猶太主義的傳統強調生命可貴和解救戰俘義不容辭。從建國背景出發,政府始終在灌輸這樣一種信條,“即使世界都已經拋棄了我們,我們絕對不會拋棄自己人。”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向以色列全國說明為何決定批准沙利特的換俘協議時,曾引用了猶太教法典“塔木德經”的教誨──救一條命應被視為是救世。在這種不惜一切的政治氛圍里,交換沙利特的協議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了內閣投票(26票贊成,3票反對),民意測驗顯示以色列民眾中7成9的人贊成這筆交易,反對者只有14%,再女性民眾中支持這一交易的比例更高。

  義務征兵制使85%以上的適齡男子為國家賣命,官兵被俘形成強大政治壓力

  對士兵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要追根溯源到以色列國防軍的本質——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和強敵四立的外部環境,使以色列人不得不採取全民義務兵役制。凡18—29歲的男性公民,無特殊情況均應服現役,通常適齡男子應征服役率高達85%到90%,適齡女性除懷孕、哺乳、有犯罪經歷和因宗教原因外都要服兵役。這些士兵薪資微博、勤務繁重且危險,但對每個以色列人來說,卻又是強制性的,是將整個以色列的猶太人社會緊密聯繫起來的經歷之一。以色列總統裴瑞茲曾說,沒有以色列自衛隊,就沒有以色列。

  因此,當一名以國官兵被俘,就形成一種在其他國家罕見的政治壓力。在沙利特作為人質的5年時間里,沙利特的家人2010年在數萬志願者陪伴下步行至耶路撒冷。隨後,沙利特父母曾在總理府門口搭起帳篷住了1年多,稱只要兒子沒回家,他們就不會離開。這期間志願者向路人分發呼籲解救沙利特的貼紙,以及象徵“平安回家”的黃色絲帶。“這次被俘的是沙利特,也許下次就是我,就是我們的家人,”年輕的志願者奧哈德說,“如果這次我不為沙利特努力 ,下次誰會為我努力?”

  組建專業部隊保證士兵安全,黎巴嫩戰爭前4個月85%的傷亡人員被空運回國

  因為猶太民族人口有限,以軍非常珍視每個軍人的生命,指揮官總是盡可能考慮士兵的安全,哪怕是屍體也要千方百計地搶回。在這種氛圍下,每一個軍人對集體都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在以軍部隊里,長年進行“抬擔架行軍”的演練,要求士兵們抬著最重的同伴翻山越嶺行進幾公里。此外,在以色列空軍建有一支專業的航空救生部隊,能夠到達和出入任何敵軍目標,精心培訓的空中救護中心能進行最複雜的醫療護理。航空救生部隊的戰鬥能力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中得到充分發揮,前四個月中,有85%的以色列傷亡人員通過空中運回以色列,其中直升機共進行了2518次飛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