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大眾民主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12:12:00  


 
大眾民主改變政治性質

  但是,在大眾民主產生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的並且是質的變化。工業資本主義產生的第一個群體就是工人階級。工人階級獲得選舉權是大眾民主的第一步。之後,隨著婦女、少數族群等獲得參與政治的權力,西方民主從精英民主轉型成為大眾民主。隨著這種政治轉型的,就是西方經濟從赤裸裸的原始資本主義轉型成為福利資本主義。經濟上的這種轉型不是資本本身的邏輯,而是民主化的結果。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的目的就是自我積累,而不是財富的分配。只有在大眾民主的壓力下,財富分配才成為可能。因為勞動階層的崛起和大眾民主是同一個過程,政府就不能和從前一樣光站在資方一邊,而必須超越資產者的利益,表現為比較中立的立場,在資本和勞動者之間,調解這兩者的利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發展出了勞(動者)、資(本)、政(府)三者之間的平衡。在學術上,人們把這樣的政府稱之為“法團主義”(corporatism)的政府,這類政府的確在調和資本和勞動的矛盾、維持社會和諧等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政府的這種角色調整,在客觀上促成西方中產階級的成長。

  現在人們所看到的西方中產階級主要有幾個部分組成,包括資產者(或者企業家)和為資產者服務的專業管理者。但更大的群體是由產業工人轉變而來。在馬克思和狄更斯時代,產業工人是典型的無產者,依靠出賣勞動力而生活。但隨著勞動工資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產業工人的大部分進入中產階層,至少從收入上來說。而政府在勞動工資的提高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政府為什麼要通過立法來提高勞動者工資?這當然是因為來自勞動者的選票的壓力。

  不過,大眾民主也很快產生出對資本不利的因素。在大眾民主下,因為政權的基礎不再局限於財富,而是選民的選票,政府很快向民眾傾斜。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足夠的選票,就很難取得政權。當政權基於選票之上的時候,政治人物必須把選票作為優先的考量。因此,在西方,大眾民主越來越具有民粹主義色彩。這樣的情況下,社會福利不但不能減少,而且還不得不繼續擴張。民主往往成為福利政策的“拍賣會”。的確,在一些民主國家,大眾民主往往造成公共品(public goods)的過度供應,造成極大的浪費。很多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只管向選民作無限的許諾,而不管經濟體能否支撐日益擴張的福利。被民主政治假定為“理性”的選民,在複雜的政治裡面往往是處於“無意識”狀態,也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自己的長遠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