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稻葵:世界經濟下一輪風暴是貨幣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1-11-03 09:20:30  


 
  這部分不具備競爭力的部門所對應的人群,是一批沒有受過良好基本素質訓練、從拉丁美洲國家通過非法移民或投親靠友進入美國境內的、連英語都講不好的新移民,這部分人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美國經濟和社會的包袱。由於這部分人的進入,美國已經成為了英語和西班牙語的雙語國家,在美國,存在相當部分只會講西班牙語而不會講英語的低端勞動人群。難怪哈佛的著名政治戰略家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在去世前大聲疾呼:“誰是美國人?”在他看來,美國制度的基礎正在動搖,新教的傳統正在喪失,由此導致美國社會面臨挑戰。

  面對這樣一個二元經濟現象,美國當前的經濟制度不但不能化解反而會激化矛盾。美國長期形成的高福利的制度安排,在二元經濟和全球化的催化下,導致60%以上的財政支出屬於賦權性的財政支出,用於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貧困救濟、低收入家庭過多的住房補貼等方面。這一切使得美國社會中沒有競爭力的那部分人群更加沒有競爭力;而這種負擔將越來越重,又會反過來作用到高端人群身上,使得他們的稅收負擔日益加重。

  我們甚至可以合理地推斷,美國式的民主體制應對二元經濟體制很可能是最束手無策的。事實上,今天的美國政壇變得四分五裂:以奧巴馬為首的民主黨人認為,應該增加社會財政開支,以刺激經濟和解決社會矛盾;而以共和黨、茶黨為代表的政治家們,卻想恢復美國早年以新教徒文化為社會核心的傳統經濟制度,那就是大幅度地削減財政開支、削減稅負,以此刺激經濟。雙方一直爭執不下,因此,美國出現了改革意志不清、方向不明的政治局面。

  特別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社會目前沒有出現一批思維清晰且有號召力的學者,為改革指明方向。美國當前的改革與上世紀80年代裡根和撒切爾夫人的改革不同,當時民眾支持改革的意願十分強大,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了一批極具感召力的學者,比如出現了經濟學領域的供給學派,大幅度號召私有化、減少管制,以此推動了裡根改革的成功。今天的美國政壇顯然不是這個情形。

  有理由推斷,美國經濟、政治格局在未來4-5年內很難出現大規模的逆轉,下一屆總統也很難像裡根那樣大力地推動改革,社會共識在短期內難以凝聚。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美國的主權債務規模很難在短期內削減,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政府所能削減的是一些社會最需要的財政支出,比如科研、高等教育、基礎建設,而傷筋動骨的福利性支出卻不能削減。

  基於這一分析,筆者認為,美國經濟復甦的道路可能比歐洲還要艱難,儘管美國自身具有一批極具競爭力的產業。未來四五年美國的基本狀況,將可能是維持比較低速的經濟增長,財政情況繼續惡化,政治紛爭不斷出現。在此情況下,美國唯一的政策選擇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此帶動和刺激經濟的發展。因此,第三輪量化寬鬆不管以什麼名稱出現,可能都是遲早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