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別把首都變“霧都”說成“自然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1-12-07 14:22:05  


 
   霧的形成是連小學生都曉得的自然現象。在沒有大氣污染的情形下,大氣中懸浮的水汽凝結形成的霧,被浪漫地稱為“接近地面的雲”。可糟糕的是,這場彌漫北方地區的霧霾,卻是人類活動所致的不清潔的霧。即由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汽相結合,形成的煙塵霧。這種煙塵霧帶來的是污染和疾病,且發生頻度很高。

  當下正是北方地區集中供暖時節,一年中煤炭消費接近極值。加上汽車在城市無序“繁殖”,車用空調的開啓更加大了尾氣的排放。如果再巧遇沒有寒風吹襲的暖冬,城裡的高樓大廈就把這許多灰塵煙霾包裹一團,在水汽涵化與浸淫下,就形成了有污染的霧霾。

  這樣的霧,讓城市的美麗變得黯淡,讓人居環境變得糟糕,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導致空港停飛高速公路封閉。若僅止於此,人們或可忍受,人們害怕的是,在霧霾中生活,那些看不見的塵埃,成為健康殺手。關於霧霾污染帶來的健康危害,專家和學者們有足夠的證據和數據支持,這些足以讓人大吃一驚。PM2.5指數的提出,更讓人對霧霾的危害有了深刻認識。遺憾的是,PM2.5指數並未納入現有的環境監測指標。在此語境下,人們對霧的感覺除了擔憂還是擔憂。

  自然現象的霧,被自然的風吹散,屬於自然規律,人們自然可以坦然處之。可是,對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有污染的霧霾,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天氣自淨上。因為人的生活方式依然,工業化和城市化製造的污染源還在,城裡汽車還在扎堆擁堵、排放廢氣。這些現代文明的副產品,如果無法通過有效途徑解決,人們就擺脫不了霧霾侵襲。

  工業革命曾把倫敦變成“霧都”,倫敦用了兩個世紀才使自己變得清明。先污染後治理,是西方文明曾經走過的老路和彎路。作為後起的工業化國家,絕不能走傳統路徑,而應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生態文明。讓城市裡的霧霾消散,那是一陣風就能實現的;祛除環境污染,卻只能靠生活方式的優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