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央企海外找油:既沒賺油也沒賺錢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10:20:09  


 
  ■ 就地變現抵不過整體虧損

  石油公司走出去賺錢優先於“講政治”,中石化和中石油在蘇丹互相壓價拆台

  儘管媒體大肆渲染中國的“走出去”政策,將中國油企在海外攻城略地描述成為了能源安全“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但其實中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係遠不如人們經常認為的那麼協調,交易的出發點更可能是利潤、威望和技能,而非外交政策目標。2004年6月,為獲得蘇丹一條輸油管道的項目,中石油與中石化曾相互厮殺,競相壓低項目價格,最終結果自然是“漁翁得利”。2010年,中石化重金收購Repsol(巴西)股權時,中石油、中海油也參與了競爭。接近中石化人士曾對媒體表示,中石化曾提交給國資委一份有關海外油氣併購趨勢的分析報告,指出“國內三家石油公司之間存在部分惡性競爭、各自為政、相互拆台的現象。”另據媒體獲悉,Repsol(巴西)交易之前,中石化曾在南美看中另一個上游項目,但在另一家國內石油公司的競爭之下並未得手。

  三大石油公司2/3的海外項目虧損,央企不惜耗資百億購買廢油田

  若全面討論央企海外找油的得失,僅從收益上來看也絲毫看不出對中國石油儲備體系的幫助。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受管理制度及國際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虧損項目達到2/3。最近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論壇”上,一家石油央企3年前的收購失敗事件被官方披露。這家央企盲目收購的位於利比亞的海外油田只能產出高硫油,煉化成本大幅上升,不僅不可能運回國內作為石油儲備。在收購期間,該公司股價從2加元炒高至31加元,成交時這家央企多付出十幾億美元。如果將這些巨額“學費”直接用於進口原油充實儲備油庫,或許今明兩年再增加4000萬桶儲備的任務能盡早完成。據《中國日報》早前披露,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僅初步具備約36天消費量的儲備能力,遠低於IEA成員國最低戰略石油儲備的要求(約90天石油淨進口量)。


  □ 結 語

  在商言商,“共和國長子”們的海外經營行為不可能也不會違背價值規律,打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幌子僅僅是為了多要錢、少交稅。即使做生意虧了本也不要緊,反正有全國人民買單。

  (本文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2012年1月4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