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以假亂真:收藏市場的“毒丸”

http://www.CRNTT.com   2012-02-01 13:24:29  


 
  “對於書畫印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打印機和打印軟件。一台打印機的成本四五萬元,打印軟件僅需千元,投資門檻很低。”林詒洪說,國內書畫印刷公司多數處於中低水平,其成品散布在類似北京潘家園這樣的低端市場;高端的印刷公司數量較少,他們的複制成本更多是花在購買或租借昂貴的真作上,往往只進行極少量的複制。

  在北京某書畫印刷公司,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印刷流程:首先掃描原作,采集數據並輸入電腦;隨後把電腦顯示的顔色轉化成印刷色系,即黃、品紅、青、黑四原色;最後就是控制墨滴分布,打印作品。在印刷過程中,顔色、位置都由電腦程序控制,非常細致,因此國畫中難以模仿的漸變效果也可以完全實現。

  “印刷品讓我們惶惶不可終日”

  “印刷書畫一旦猖獗,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藏家將把大量的資金投給肆無忌憚的騙子,而拍賣場上的假東西會越來越多。”郝驚雷說,這也是他決定撇開個人面子,走上法庭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幾天,有人拿來一幅畫說是花500萬元買來的,結果我一打開發現是噴墨印刷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杜大愷說,噴墨印刷品已經做到一般人難以識別,只有專業畫畫的人能通過畫的顔色、墨附著在紙上的感覺來區分。最近,他看了國內幾家大拍賣公司的預展。“根據我的判斷,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假畫,情況很嚴重。”杜大愷有些憤慨。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噴墨印刷品的“厲害”,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請“高人”複制了一批書畫印刷品,並與原作不記名地擺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原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錘看後感慨萬千:“我在故宮看了30年的書畫,也幫很多國家的博物館藏品拍過照,尚且可以用眼睛辨別真偽。但說實話,如果不把兩幅作品放在一起對比,確實很難鑒定出來。”

  胡錘承認,故宮也有高仿作品,但這是由於很多名畫拿出展覽一次,就必須放回庫裡兩年,需要高仿複製品來彌補這一缺憾。不過,故宮的書畫複製品上一般會加上仿古印章作標記。“藝術品複制技術對研究和普及藝術的確起到重要作用,可一旦偏離正軌,就會產生非常壞的影響。”

  山東美術館館長陳國力就險些把真作和複製品完全顛倒。“高仿真書畫複製品的出現給美術館的征集、保存、展示工作帶來很大困難。”陳館長憂心忡忡地說,他們不僅要警惕購買的書畫是印刷品,還要防止書畫在保存和交流展出的過程中被人用印刷品掉包。“對經營美術館的人而言,真是惶惶不可終日。”

  針對新型的複制手法,陳國力盼望有新的鑒定手段與之抗衡。“以眼學為主的鑒定方法已經不適應這種高科技的造假方式,必須有高科技的鑒別手段來對付。”

  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張忠義也提出,科技與傳統結合是中國書畫鑒定的必由之路。“科技手段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對材料進行定量分析,這是任何傳統鑒定都無法做到的。”

  此外,應用科技鑒定也可以防止人心不古。“如今,很多藝術家和專家在市場浪潮的衝擊下思想發生了變質,故意把假的說成真的,所以要有一種科學的手段來防止這些人的違心鑒定。”胡錘說。

  “更重要的是對國外的中國書畫印刷品有所鑒別和制約。”尹毅說,鑽研中國書畫印刷的不僅只有中國人,要知道這些先進的印刷技術和設備從國外引進而來,國外也有專門研究印刷中國書畫的機構。“中國有大量的書畫流失在海外,如果這些作品被印刷複制,以假亂真回流到國內藝術市場,後果不堪設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