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訪美有何深意?

http://www.CRNTT.com   2012-02-14 11:28:01  


 
  《南風窗》:那中國方面又希望這次訪問能達到哪些目的呢?

  倪峰:對於中國來說,穩定中美關係是利用好戰略機遇期的重要前提。戰略機遇期的核心就是穩定的外部環境,而美國依然是影響中國外部環境的最大因素。雖然金融危機以來美強中弱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但雙方力量對比確實發生了明顯變化,而且兩國實力接近的態勢仍在繼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行為越來越敏感。儘管中國做了很多努力,但美國對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表態依然是將信將疑。如何跟美國增信釋疑,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考慮。

  《南風窗》:從奧巴馬上台後首次訪華,到胡錦濤去年年初訪美,再到去年8月拜登訪華,高層互訪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內容。在中美關係愈發錯綜複雜的背景下,高層互訪扮演何種角色?

  倪峰:中美關係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即重要性和複雜性。重要性自不必說,從複雜性來看,一方面中美意識形態、社會文化、戰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而且雙方還缺乏戰略互信;另一方面中美兩國在經濟利益上的相互依賴已是前所未有。中美關係這種既重要又複雜的現狀,決定了它一定需要兩國最高領導人投入關注,才能得到有效管控和發展。如果沒有頻繁的高層互訪,中美之間的問題可能會更多、更嚴重。

  中美關係競爭態勢凸顯

  《南風窗》:習近平這次訪美正好趕上美國總統選舉年,“中國話題”再次成為美國大選的一個焦點,總統候選人幾乎都展現對華強硬的姿態。這次訪問能否或者說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美國大選對中美關係的負面影響?

  倪峰:每到大選年,美國政治人物都會展現對華強硬的姿態,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政治人物的“選舉語言”可能會更重。通過高層訪問,使選舉過程中對華激烈的語言少一些,盡可能避免因選舉產生的對華強硬局面呈現失控的狀態,這應該是中美兩國的某種共識。安排習近平副主席在美國大選年訪美,雙方可能都有這方面的考慮。

  《南風窗》:奧巴馬在剛剛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宣布建立一個“貿易執法單位”,負責調查中國等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共和黨熱門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稱,如果他能入主白宮,第一件事就是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這是否意味著2013年無論誰入主白宮,在對華政策上都會更加強硬?

  倪峰:美國對華政策趨於強硬,從2010年就開始表現出來了,無論誰當選下屆總統都不太可能扭轉這種趨勢。從更長的歷史維度來看,中美關係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到1989年,瞄准共同敵人蘇聯,是所謂“戰略合作”階段。第二階段是從1989年到2001年9?11事件後,這10多年間中美關係處於“動蕩中發展”的階段。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中美戰略合作的基礎沒有了,而且1989年的政治事件,又讓中美兩國價值觀差異凸顯出來了,這些使得美國對華政策的邏輯發生了變化。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戰略是把中國改造成它所希望的國家,這種政策邏輯導致中美關係在1990年代一直處於動蕩起伏的狀態。

  從9.11事件到奧巴馬上台之初是第三階段,這段時期中美關係相對穩定,兩國間沒有出現一次大的危機。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中美關係找到了“反恐”這個新的合作基礎;其次是中美關係越來越機制化;第三是中美在台灣問題上達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識,即維持台海局勢的穩定符合中美雙方利益。

  現在中美關係進入了第四階段,即“不確定的過渡期”,起始點是2010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最核心的原因是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被金融危機顯性地放大了。2000年時中國的GDP只是美國的1/10,但2010年這一比例已經是1/3,這種力量對比的變化,使得美國在對華政策上沒有了10年前的自信和從容。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中美博弈中可能出手更重,手段更狠。

  美國認為未來最有可能挑戰其全球領導地位的是中國,這種認識導致其對中國的防範意識大大加強,這不可避免地會表現在其政策行為上。重返“亞洲”、介入南海、加強同盟等都是這種政策行為的體現。如果美國自身狀況沒有比較明顯的改善,這種勢頭還會持續,短期內不會有什麼改變。也就是說,中美關係的競爭性在未來幾年會更加突出,這種狀態將持續多久不得而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