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徐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一種病

http://www.CRNTT.com   2012-05-02 14:18:02  


 
  然而,2001年布萊柯(Harriet Braiker)的《討好的毛病:治療討好他人的綜合症》(The Disease toPlease –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一書問世,宛如在好人眾多的美國社會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不僅一下子成為暢銷書,在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裡的電視節目裡成為討論的專題,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大眾心理學經久不衰的話題。布萊柯的書讓讀者看到,一心當好人原來不是一個無大礙的問題,而是一種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對自己個體價值的信心匱缺,渴望用對他人做好事來換取外來的肯定和讚美,這種渴望一旦成為心理定勢,就會嚴重降低行為者的判斷力和自控力,變成一種可以稱作為“癖”的習慣和依賴。

  布萊柯所說的“討好他人”綜合症就是人們現在一般所說的“好人綜合症”。好人綜合症是可以自我測試的,心理學家們建議每個人不妨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例如,“你是否在想說不的時候卻說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贊許你嗎?”“如果有人不喜歡你,你覺得難受嗎?”自我檢測的先決條件是對自己誠實,如果一個人對上述問題回答“是”,那麼他很可能已經患上了好人綜合症。

  好人綜合症往往不僅是一種行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業的某些方面出現了危機的征兆。例如,好人綜合症患者一般都是事業平庸者,他們工作非常努力,但成就卻相當有限,做好事於是成為他們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讚揚的補償方式。又例如,他們的家庭或家庭關係可能有欠缺,如孤兒、單親,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關愛,這會使他們更加在意關係疏遠者對自己的好感,不惜為之付出任何努力,有的甚至一面對家人惡言相向,一面對外人特別和藹可親(也就是俗稱的“白眼狼”)。

  “當好人”並不是好人一個人的事,往往會弄得家人很困擾,甚至給他們帶來跟著受罪的感覺。好人的親疏不辨還會對家人造成傷害。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為,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線”(healthy boundaries)。每一位個體的人都生活在某種身體、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線之內,這個界線幫助他判斷和決定誰可以接納,並接納到什麼程度,為誰可以付出什麼,並付出到什麼程度。人的負面感覺一般也是由這種界線意識所決定的。例如,你的孩子做功課需要你幫助,或者要求你周末帶她到兒童樂園去,你若做不到,就會感到內疚。如果你單位的領導督促你在業餘時間多做好人好事,你若做不到,則很可能感覺到的不是內疚,而是害怕領導不高興,會記你的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