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張亞中:用中華文化解“主權”糾葛

http://www.CRNTT.com   2012-07-01 00:36:20  


 
  在中國文化中,另一個與“天命”有關的字就是“德”。這個“德”字並非後來所衍生“道德”的“德”。“德”這個字中間的“目”(橫寫),其實就是上天的眼睛,“ㄔ”為“走”之意,因此“德”的古義為“上天到各處看看,有沒有違反天意”之意。從周初開始,“德命”這一概念在中華文化中即有其重要的位置,它意味著現實的政治權力必須根源於它所受有的“天命”。如果為政者順應天命,那麼這個“天命”就會“轉”至其身,這個“轉”的過程,稱之為“運”。當“天命”和“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統”就不是一成不變的了。它會隨著“天命”的移轉而“運”。得到這個運的人就可以“創業垂統”。

  “統”相應於“天命”,因此出現了“正統”與“閏統”之分。前面已經提到“統,紀也”,“紀”又成為一個時間的計算單位,“閏”這個字也是曆法中的概念與名詞。(陰曆有“閏月”)相對於“正統”,“閨統”意為“偏而不正之統”。

  儒家有“王霸之辨”,“正統”與“閏統”的差別即在於王霸之別。王者之受有天命乃為“正統”,霸者之受有天命者,則成“閏統”。我們從正閏之間看到了王霸的價值判斷,從中亦可以看出,“統”這個概念有著道德、文化性的內涵,反而與政治性並沒有甚麼關係。換言之,古人所追求的“統”,並非指政治上的統一,而是要在歷史中建構某種目的論的向度,並在此一向度中,貫注道德性的內涵。

  歐陽修的《正統辨》,為正統提出了原則性的說法。“統天下而得其正,故繫正焉。統而不得其正者,猶弗統乎爾。繼周而後,帝王自高其功德,自代統而得其正者,難乎其人哉”。這表示,在中華文化的傳統上不是只是從權力的角度來談統,“任德不任力”是對“統”得以為“正”的條件。這種“正統”觀因而成為中華文化寶貴的傳統。

  “正統”在中華文化中因此有兩個精髓,一是闡釋何時開始可以承統,另一則是統與正是不可分的,“大一統”與公羊傳所說的“大居正”兩者乃為一體。“爭正統”於是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存在的現象。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要先回到“家”與“天下”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