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營經濟扶持關鍵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2-08-10 08:05:04  


 
  小微企業壓力仍在增大

  文章指出,在中國的經濟運行中,往往會出現一大悖論,即政策鼓勵的方向與體制限制的方向相互矛盾,其結果可想而知。最近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一方面,政府政策在幫助小微企業解困和鼓勵民間進入;另一方面,體制障礙小微企業經營惡化,民間資本去實體化。

  去年10月12日,國務院出台了扶植小微企業的“國9條”,其中6項金融政策,3項財稅政策。包括加大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適當提高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清理和糾正不合理的金融服務收費;對金融機構向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合同三年內免征印花稅;將金融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到2015年底並擴大範圍。三個季度過去了,小微企業的情況不僅沒有多大改善,反而更加艱難,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據《中國經濟時報》今年5、6月份對6省16市10多個行業113家企業的調查,1-5月,銷售持平的占32.7%,減少10%-30%的占26.7%,減少30%以上的比例超過增長30%以上的比例,銷售收入減少的企業,廣東占七成,山東占五成,浙江占四成;微利、不盈利虧損的企業超過30%;半數企業信心不足,61.4%的企業持悲觀態度。

  問題在於,在經濟進一步下行的情況下,小微企業承受的壓力還在進一步增大,再加上激勵機制的扭曲,一部分民資紛紛逃離實體經濟。其原因如下:一是勞動力成本高、生產成本高、負稅高是壓在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甚至把企業逼入絕境。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企業占69.6%,原材料等生產成本上升的企業占50%,稅負過高的企業占45.1%。如果說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還可以理解,企業還可以通過改進經營管理予以緩解,那麼,政府機構的各種收費和稅負的增加就荒唐了。在企業運營中有各種各樣的費用:工商年檢要收費,技術監督局檢測要收費,環境衛生要收費,派出所聯防也要收費,而且收費還不低。有人仔細計算過,有20多個部門對企業進行各種行政性收費,有69個收費項目,近1000個子項目。不僅如此,企業的稅負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長。如濟南一家企業今年1季度,銷售收入下滑10%,利潤下降15%,而稅收卻增長了50%。更有甚者,由於一些企業停產倒閉而無法交稅,稅務部門為了完成收稅任務,就把稅款轉嫁到尚能盈利的企業身上,企業不堪重負。

  二是融資難且貴仍然是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無錫市有10多萬家企業,有銀行貸款證的只有27000家,而真正能夠得到銀行授信的頂多有2000家,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度超過了50%,而獲得的貸款只占銀行貸款總額的20%。不僅如此,從銀行貸款的實際成本高達20%-30%。雖然一般利率為6%,加上各種申請費、擔保金、保險、財務費、顧問費等,實際將近2分。再加上與大企業往來往往採取承兌匯票,銀行不給提現,且有數月或半年的期限,企業只有找到下游願意接受匯票的單位才能使用。而貼現率很高,一般貼現率為6%,高的達10%以上。所以很多企業都說,“貸了款淨成了為銀行"白打工"了,別說不好貸,就是好貸也不敢貸”。有企業甚至說,“不貸款等死,貸款是找死”。

  三是資產泡沫推高實體經濟的成本。在現行金融體制和增長方式下,一方面,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導致中小企業融資被擠,另一方面,貨幣超發,宏觀上過剩的流動性,並不能流向微觀上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再加上銀行金融業的高利潤,來自體制的力量和扭曲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僅阻礙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而且鼓勵中小企業逃離實體經濟。

  應當指出,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基礎和主力。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解決這些問題,僅僅採取凱恩斯主義的擴張政策是不行的,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