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莫言:我永遠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2-10-12 09:03:15  


 
  讀書報:在閱讀您的作品時,常常感覺到一種激情,從故事到語言,有一種一瀉千里的暢快。按差不多兩年一部新作的節奏,有人提到您的創作速度是偏快的,您認為呢?寫作速度對作品質量有影響嗎?

  莫言:《蛙》是很技術的寫作,寫得很冷靜,很慢;寫《生死疲勞》的時候感受到激情和靈感,是感性的寫作,可遇而不可求。我也希望能有像《生死疲勞》的放鬆和靈感,一年哪怕來一次也行。

  我寫得越來越慢,《生死疲勞》是2006年出版的,《蛙》是2009年底出版的,到現在3年了,這期間只寫了四五個短篇。我不勉強自己。有時候也沒必要跟自己較勁,不一定非要寫什麼,當你感覺哪一部作品一瞬間讓你非常激動,只能去寫它。創作道路很難設計,有些作家為十年或幾年寫作排了計劃,但是大多數作家跟我一樣,計劃往往難以落實,往往不由自主,被現實打亂。下一部寫家庭倫理小說,或戰爭小說,也可能是官場小說。

  讀書報:在寫不出來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有焦慮之感?

  莫言:我只能按自己的想法來,不要非幾年內出一部長篇,作家寫得再多,能留下的也就那麼幾部。十部中上水平的作品,還不如寫一部好作品。我把寫十部作品的精力集中起來寫一部,寫起來可能不由自主,還是希望下一部小說能夠有所變化,和前一部有所區別。不能脫胎換骨,至少能改頭換面。否則寫作的意義不大。

  現在作品太多太多。這次參加柔石短篇小說評獎,我讀了很多作品,單獨讀一篇,感覺語言機智,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故事很好,幾十篇讀了一遍,很難說哪一篇小說好,沒有讓我太興奮的作品,也沒有太失望的作品,像是一個作家寫的。這很可怕。劉慈欣的小說,有新意、有亮點,有別人沒有的東西,看了以後能讓人記住,現在缺的就是有原創意義、有鮮明個性的小說。我們老說純文學,其實哪有純文學、通俗文學之分。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地位也在不斷變化,當年的純文學,現在可能無人問津;當年的通俗文學可能成為陽春白雪。就像當年寫唐詩的人認為宋詞通俗,寫宋詞的人認為小說通俗。現在通俗小說反而是純粹的,比如寫盜墓就是盜墓,純文學反而是不純粹的。好的文學應該包羅萬象,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包羅很多思想、包容了很多藝術的風格,它的偉大就在於不純粹,兼容並蓄,但是又把各種因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讀書報:寫了這麼多年,寫作的技巧越來越純熟,創作中還存在什麼困惑嗎?

  莫言:困惑太多了,越寫越困惑。當年寫《紅高粱》時沒有困惑,感覺到手握真理,腳踏祥雲,天馬行空。現在越寫越老實,老覺得當初的寫法不對。自己作品的數量不斷增加,重複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是當代生活對作家創作生命力的一種挑戰,如果不能跟當代生活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就只能去寫歷史。不是不可以寫,但是即使寫幾千年的歷史,當代的生活氣息也要貫注其間。當代生活氣息應成為歷史題材的靈魂。對當下把握越準確,寫歷史題材越有當下性。我越來越認識到,生活確實非常重要。我這樣的作家要想獲得新生,寫出超越自己的作品,只能自己救自己,鋪下身子,沉入到生活的底下。

  這麼說可能會有人嘲笑。跟最底層的老百姓建立不分彼此的親密關係,難度很大,但是必須這麼做。我一直努力這麼做。但是一回去就“被隔絕”。同年代的人,認為我混好了;晚輩們認為我高高在上,無論輩份還是年紀都難以接近。

  最重要的是自我調控。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了不起的人物衣錦還鄉——雖然這樣可以獲得虛榮的滿足。我永遠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不要忘了吃幾碗幹飯。

  讀書報:聽說在您的老家高密,建立了莫言文學館,能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嗎?

  莫言:高密的宣傳部長退休後希望成立莫言研究會,我說研究我沒有意義,他說跟你沒關係,沒侵犯你的利益。我就沒法拒絕了。正好高密一中有一處80年代的舊樓,空著,他們跟一中商量了一下,希望辦成文學社團的場所,建成莫言文學館。因為有很多文學愛好者參與其間,我也沒法反對。如果非鬧著不讓辦,也有點矯情,什麼事情一旦過分就不真實了。他們一腔熱情在那裡辦,也沒有占縣裡資源,沒要財政撥款,只好順其自然。但我心裡很清楚,文學館裡的人不完全是我,實事求是那部分是我,誇大的那部分,溢美的那部分不是我。辦起來後我大力支持,把過去的書做了幾次大的精減,幾千册圖書刊物和各種證書、報刊資料,全部給他們了,裡面所收集的東西很多。

  讀書報:您回老家也常去莫言文學館嗎?利用率怎樣?

  莫言:他們每周對中學文學社團的孩子們開放,看刊物討論文學作品,舉辦閱讀演講會,不定期對社會開放。我去看過,感覺很荒誕,完全像是外人。文學館裡的莫言,是他們塑造的另外一個莫言。

  這種事全國一陣風,很多省都有當地作家的文學館。網上有批評意見,認為給健在作家辦文學館是諷刺和挖苦,我也很無奈。當地政府搞文化建設,有的地方歷史上有很多名人,沒有歷史名人就找當代名人,難免有吹捧,要往好裡說。裡面介紹你“少有天份”,說你天才你就真把自己當天才,這就成傻瓜了。很多文學館現在存在著,但很可能被後人拆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