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秦曉:以改革應對新時期的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10-25 08:07:31  


 
  “新時期”的挑戰

  《財經》:

  目前中國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內生問題日益顯現,而且趨向尖銳化,其根源是什麼?

  秦曉:

  根源就在於政府管制和主導經濟的模式已形成路徑依賴,逐步強化、制度化,而市場化改革進程緩慢,法治建設不力。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內生問題不斷凸顯,標誌著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終結和“新時期”的來臨。

  “新時期”的含義是指,在外部基礎性因素變化和內生問題的顯現的情況下,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需要通過體制改革尋求新的增長方式、挖掘新的增長動力。

  《財經》:

  那麼,在“新時期”中國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如何應對“新時期”所面臨的挑戰呢?

  秦曉

  “新時期”所面臨的挑戰是,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激發新的增長動力以應對一些基礎性因素的變化,解決和改善傳統增長模式效益低下、結構失衡、公共產品短缺和社會公平、公正問題。

  在“新時期”,中國的改革目標是建立一個現代市場體制。市場機制是現代國家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市場供求決定價格,從而引導資源配置。但市場價格和自由交易體系需要法治和民主憲政、產權保護、信息公開透明、政府與市場邊界劃分等制度基礎設施的支持。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仍有待推進,而政治、社會、法治的全面改革更是不可逾越。

  《財經》:

  但是,改革可以激發出新的增長動力嗎?一些人擔心,如果沒有把握,那麼寧肯繼續現在的發展模式,因為畢竟遠未完成的工業化、城鎮化,仍在繼續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以及勞動力的低成本比較優勢等因素,依然可以使中國保持8%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

  秦曉:

  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什麼?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可以支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公平、公正,環境、生態良好的體制。速度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但它不是目的。速度與質量(效益)、結構應保持均衡,高速度、低質量、結構失衡不能持續,相反,高質量、良好的結構可以減輕速度的壓力;經濟增長受到環境、生態、資源的約束,以之為代價換取的高速度會惡化生存環境,透支未來,這顯然不可取。

  第二,改革可以激發出新的增長動力。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到底應該有多高的增長速度?在什麼樣的體制下,什麼樣的增長是均衡的、高質量的?都需要綜合考慮。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必然從高速逐步回落常態,在中國的現實情況下,所謂常態增長也會達到6%-7%,因為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確實尚未完成。當然,回落必須是平穩的,不能陡然下跌,更何況我們還可以用制度創造的紅利彌補逐漸喪失的“人口紅利”和外需不足。其實,在一個新的制度下,可以釋放新的“制度紅利”,教育也會使人力資源獲得一個增加值。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中國經濟仍然可能以8%的速度增長。

  《財經》:

  如果改革能夠釋放“制度紅利”,讓中國在一個健康的軌道上持續發展,固然是一個好事情。問題是,改革都是有風險的,這種風險可控嗎?倘若風險太大,就不如以打強行心針的方式來維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