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讀托克維爾

http://www.CRNTT.com   2013-01-23 14:18:43  


 
  《舊制度與大革命》:

  革命、自由與新舊交替

  如果說《民主在美國》主要討論了民主政體的前景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政治科學,那麼《舊制度與大革命》和《回憶錄》就是在記錄平等觀念是如何導致了舊制度的垮台,非自由的“民主病”又如何催生了在美國尚未出現的那種新型專制。

  在托克維爾看來,在平等風尚趨向普遍化的整個過程中,舊制度激發的不滿只會越來越顯著,因為一部分不平等的消除只會使剩餘的不平等暴露得更加突出:這一點集中體現在所有權或者說財產權問題上。須知,路易十六治下的最後20年乃是法國舊制度最繁榮的時期,然而人們越是受惠於平等主義帶來的福利,他們對這種平等趨於絕對化和徹底化的全景就越是向往,近乎一種新宗教;反之,對作為舊制度最後壁壘的國王及其討好民意的改革舉措,民眾只會報以不滿足和怨恨。

  把這幅圖景與《回憶錄》提到的另一項悖論結合起來,事情還會變得更加清晰:英國的查理一世不能容忍其父的溫和統治給予反對派的空間,他厲行專制,終於被送上斷頭台;法國的路易十六看到查理的下場、決心容忍一切,卻遭遇同樣的命運;查理十世在1830年一反其兄(路易十六)的懦弱,他引發的革命並不比1789年的和緩多少;最後是路易.菲利普,此人以“曲解但不踐踏法制”的方式維持其王位,但在所有權問題把法國重新劃分成兩個派別之後,問題已經不在於操縱社會機器的方法,而是機器本身起了變化—永遠不存在一種超越當下的民意傾向及歷史背景的教條。

  換言之,如果說《民主在美國》著意暗示了公民自覺訓練自由意識與政治能力的必要性,那麼《舊制度與大革命》就是給政府相時轉變統治原則打了預防針。手段的嚴苛與和緩不是重點,關鍵是手段背後的政治道德:當平等浪潮深入到物質和精神生活每個角落的關頭,政府是閉目塞聽還是主動引導?少數人對稀缺的財富與物質資源的獨占,能否以非對抗的方式加以“稀釋”?如果承認作為民主制核心原則的平等精神具有天然的正當性,就必須使既存的秩序與這種精神相適應,而不是簡單的文過飾非或置之不顧。尤其應當注意,對平等的訴求往往以號召自由作為最後一個宣洩口,而單純施與自由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難道路易.菲利普不夠自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