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莫言何必急著去大學當教授

http://www.CRNTT.com   2013-01-25 10:36:20  


 
  人各有志,莫言選擇到大學當教授是他的自由和權利。但從新聞中,我們似乎可以讀出一點異樣。莫言說他最慚愧的是沒有認真學習,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學問修養,“知道我這個碩士是徒有虛名,我再奮鬥十幾年爭取及格。”當然,這句話也許是莫言的自謙,然而後兩句話,可能就是實話了,一句是“寫論文比寫小說難多了,我寫小說一天寫一萬字,寫論文兩個月才寫一千字”,另一句是“當老師要說許多話,而自己是極不會說話的一個人”。言語之中,顯出對當大學教授還沒有准好。為何莫言又答應了去當教授呢?原來莫言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並獲文藝學碩士學位,北師大還為他準備了當年包括成績單在內的所有檔案材料作為禮物,母校的邀請盛意難卻。

  曾經,魯迅、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梁實秋、周作人、徐志摩、老舍、冰心等許多作家,都曾在大學執教,他們不僅留下了眾多經典文學作品,在學術上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隨著大學內部的教育、學術體制日益規範化,特別是科研成果論文化,科研水平量化,論文寫作模式化規格化,越來越多的作家難以適應這種單一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更加上大學不再以培養作家為己任,作家們便不得不與大學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近年來,作家當教授的消息不斷傳來,金庸當了浙大文學院院長、二月河當了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阿來到四川社科院當碩士生導師、馬原進了同濟大學、梁曉聲進了北京語言大學、閻連科和劉震雲進了中國人民大學……作家走進大學當教授,能否打破已經僵化的評估體系,活躍和豐富校園文化生態,值得觀察。

  然而,作家當教授,能否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繼續提供鼓舞讀者的優秀作品呢?大學有“象牙塔”之稱,也有封閉、遠離社會、脫離現實之嫌。魯迅先生曾號召革命的文藝家要走出象牙之塔,到社會中去,到旋渦的中心裡去,這樣才能創作出反映現實生活的好作品。作家關懷社會,就需要作家持守一個獨立的、自由的、屬於自己的精神空間,這和莫言說的一樣:“好的文學不應該是清澈透明的,而應具有豐富性、複雜性、甚至曖昧性。好的作品應當讓讀者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感受,既有極大的彈性,又有極大的模糊性”。而大學有形無形的邊邊框框,或多或少對作家是有束縛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的,多是成名作家走進象牙塔,卻很少見到作家從象牙塔裡成名出來。

  作家為何選擇象牙塔?已經公開的理由,主要是兩個,一是對大學校園有一種獨特的情懷,對教授學生有著特別的鐘情,如威廉.福克納、索爾.貝婁等;二是創作靈感枯竭,依借名氣,尋找一個養身養老之地。莫言反覆強調,自己仍是一名農村作家,似乎還沒找到進入象牙塔的最佳理由。面對獲諾獎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莫言說對此保持著清醒認識。但願,莫言選擇去大學當教授,也是清醒認識下的選擇。(作者:賤言獻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