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潘錫堂:馬英九蘇貞昌 各有內憂與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3-03-12 00:35:43  


 
  事實上,113遊行隱然已成為蘇貞昌與蔡英文互別苗頭的場域,因為蘇、蔡是民進黨“仰攻2016”的兩個亮點,蔡的亮度甚至超越蘇。正因為蘇志在2016,去年5月底回任黨主席以來,為了避免犯錯成為箭靶,在行事上不免格外謹小慎微,想要形成在野黨“政策模型”的力度,因而相當薄弱,包括對外的兩岸政策及對內的改革政策,幾乎聽不到“蘇貞昌怎麼說”,連所謂召開“國是會議”也是“蔡云蘇才云”,113遊行的出發動機,充其量只是為遊行而遊行,核心重點在於蘇盼從街頭路線重新凝聚支持者力量。

  更何況,113遊行的三訴求疲弱無力,當初所訴求的“要民主、要生活、要改革”也相當空泛,不乏雜牌軍各有盤算,造成訴求議題嚴重失焦。蔡、蘇發言更讓兩人的競合及矛盾浮上檯面。蔡試圖喚起台下支持者的“挺英情緒”,蘇卻宣佈將發動罷免“立委”及罷免“馬總統”,但這畢竟不是“政策”的宣示,而是“政治鬥爭”的檄文。

  然而,“罷馬”難度極高,民眾可接受政黨或政治人物為了表態做出的政治動作,但前提要具備足夠的政治實力。民進黨目前在“立院”擁有的席次,提出罷免案訴求,根本就是政治動作,充其量只是做樣子,尤其,蘇的“罷馬”說,會讓民進黨召開“國是會議”、年金改革等訴求的努力,前功盡棄;再者,此舉對於急著想擺脫景氣陰霾的民眾與社會而言,不會引起共鳴。

  要言之,民進黨若想以罷免運動做為捆綁明年七合一選舉的權謀,恐須對其利弊得失再做三思。民進黨應從“火大”中自我超越與提昇,因為這場“火大遊行”仍是“技術手段”超越“政策取向”,台灣缺的是可以克服困境的理性主張與行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