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德國憑什麼成為中國崛起的贏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08:23:28  


 
  德國、北歐等發達國家,則不僅不怕“中國製造”,反而把“中國製造”看成是自己的機會。與鼓吹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工會相對照,北歐的工會,大多歡迎全球化的競爭。德國的各種精密儀器、機械,則是“中國製造”的基本工具。德國人驕傲地宣稱,中國固然是“世界工廠”,但這個“世界工廠”是德國的公司建造的。這就使德國製造業成為“中國崛起”的贏家。這裡的根本原因是,在德國、北歐的生產體系中,工人(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絕非隨時可以替換的部件。許多產品,除了這些工人外誰也作不到一流的水準。採取終身雇傭制度的日本,大致也是如此。

  不妨舉幾個例子。2012年10月底美東飓風前夜,我從電工那里訂購了便攜發電機,是個美國牌子,噪音很大。我問:“有安靜點的嗎?”答:“你願花那個錢,就買本田。”這台美國牌子的900美元。本田多少?上網一查,同等能量的,一種2700多美元,一種4000美元。本田的牌子,放在汽車上是個平民牌。但從割草機到私人飛機,沾上“本田”這兩個字就貴。幾年前買加濕器也有同樣的經歷。買美國的牌子,100美元以下肯定下來了。但噪音大,在琴房、臥室難以使用。換個德國牌子,白天幾乎聽不到聲音。但一台要400美元。同樣是常用消費品,美國往往經營廉價的大衆品牌。德國則專精於小衆的高端產品,利潤邊際大得多。我曾為此事問過搞工程的朋友。對方解釋:機械加工的精度,只有德國和日本等幾個國家能達到這樣的一流水準,人家的技工是十年磨一劍的功夫,好像祖傳的一樣,美國那種粗獷的流水綫生產,大多對此望塵莫及。由此也不難理解,美國人也可以搞出幾款豪車,但缺乏足夠的技能資源在高端產品上全綫出擊。你裝個空調,安靜的高端產品幾乎一色的日本品牌。美國產的窗式空調噪音往往很大,難以進臥室。

  那麼,德國、北歐、乃至日本的制度,是如何鼓勵企業培養職工的專精技能呢?各國的模式雖然有所不同,但大凡不出如下三大福利要素:就業保障,失業保障和工薪保障。就業保障,非常類似於我們所謂的“鐵飯碗”,如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度。德國企業,則通過“工作委員會”中的職工民主事實上保證了職位的穩定性。失業保障,主要是使失業人員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近乎原工資的收入。這在北歐國家最為發達。工薪保障,則是保障掌握某一技能的人才,無論在哪里工作都能獲得法定水準的工資。這三個因素,構成了強大的福利體系,不僅沒有“養懶人”,反而激勵職工精化自己的技藝。

  首先看公司專用的技能。這種技能的生成,特別依賴於就業保障,即員工不會遭到解雇。越是專注於小衆高端市場的公司,其應用的技術往往越是專精、適用面越狹窄。高級技工掌握相關技術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磨練。一旦掌握,這樣的技術也只能在本公司內運用。如果離開這家公司,這些技工就無法依靠這樣的專門手藝吃飯,只能靠人人都有的“普通技藝”,也就是成為一名非熟練工人。所以,技工們在決定把自己的青春投入一項狹窄精深的技藝時,必須知道使用這種技藝的公司靠得住:它不僅會長期雇傭自己,而且將支付可觀的薪酬。從這個意義上看,職工決定全身心地精研公司所需要的專門技術,實際上就是在公司的技術資產上進行投資。公司只有保障了這種投資的回報,才能一代一代地不斷吸引新的投資。經濟蕭條時解雇幾個員工貌似削減了開支、增加了效率,實際上是削弱了公司的技術資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